首页 > 其他小说 > 1913,一战前的世界 > 第31章完结

第31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1913,一战前的世界第31章完结

旧与新。\3-疤-墈?书.网¢ \庚~芯^醉`全^1911年,飞机首次飞掠罗马梵蒂冈上空。

事实上,意大利更加名正言顺的二把手——教皇庇护十世(Pius X)——沿袭了之前历任教皇的传统,拒绝承认意大利作为一个国家的完全合法性,不过比起以前,可能是更加流于形式。庇护十世之前的倒数第二任教皇庇护九世(Pius IX)在19世纪70年代自称为梵蒂冈的囚徒,无法踏出一步。虽然庇护九世和过去400年里的所有教皇一样是意大利人,但他并不为意大利建国而庆祝,反而认为意大利王国侵占了曾经的教皇领地。自那时起,教会和国家在罗马冲突不断,一方是顽固的反教权人士,另一方是倔强的罗马教廷,由教皇无误论的精神信仰支撑着,两方还都有一些狂热的支持者。1899年,在罗马的宗教裁判所原址立起了被其处以火刑的焦尔达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的雕像,这个蓄意挑衅的举动在鲜花广场(Campo dei Fiori)导致了一场罗马教廷感召下的骚乱。在1913年以前,罗马教会不允许意大利天主教徒在意大利的选举中投票,因为投票会被看作将合法性授予一个非法政权。?咸~鱼!看*书-罔. `最`鑫′蟑/劫·哽+歆~筷-直到1913年,通过所谓的《真蒂洛尼条约》(Gentiloni Pact),教皇才将这条禁令部分取缔,而目的也仅仅是为了防止社会主义候选人赢得选举。罗马人生活在一个统一的意大利王国的世俗环境中,而这个国家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岁月,并非像天主教会宣称的那样偏离正道,那么罗马人对这类法令到底有多在乎呢?这个问题尚无定论。几乎所有的罗马人都自认为是天主教徒,然而符合投票资格的人大多投了票。外国的天主教徒或许还能在梵蒂冈感受到半神圣的氛围——就连西奥多·德莱塞这样的美国冷淡教友也很珍惜接近教皇的机会——罗马的上流社会中也依然存在着一些所谓的“黑”沙龙,只接纳对教会有政治倾向的人。[14]但比起这些超级保守的狂热信徒,大多数罗马人在思想和精神上都没有这么严重的倾向。他们即便出于习惯定期去教堂做礼拜,欢庆一个个圣人的节日,可对于梵蒂冈的阴谋诡计却是冷嘲热讽,对它的神圣性充满怀疑。“他(罗马人)的座位离舞台太近了,对于场面调度(mise en scène)的工作方式再熟悉不过了。?鑫_顽~夲-榊?颤¨ ^更¨辛?嶵.全^”巴戈特写道。[15]

贾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1913年的作品《抽象速度:车已驶过》[Abstract Speed (The Car has Passed )]。悠闲国度意大利同样也是未来主义之乡。马里内蒂有言道:“我们想要把意大利从腐败的教授、考古学家、导游和古董商人手中解救出来。”

一些意大利人瞧不起罗马,说它过于老派,沉湎于历史中,腐败堕落,热衷于议会制而不是实际行动。一家民族主义报刊发文指出:“鱼从鱼头开始发臭,意大利从罗马开始腐朽。”[16]马里内蒂作于1912年的诗歌《教皇的飞机》(The Pope’s Aeroplane)具有非凡的未来主义想象,他想象着一架飞机飞越古老与超现代兼具的意大利。在这首诗中,他将罗马视为一座“巨大的鼹鼠丘”,散发着钩心斗角的政治味道,直冲天际。类似的叠句还有不少。虽然意大利政府定都罗马,但罗马的天命并未完成。对于民族主义者和他们的帮手,比如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面讨好的贝尼托·墨索里尼来说,罗马只是经过了重建,却尚未复苏。

然而到了1913年,大多数意大利人和一些游客都已看清了这一点:意大利再也不会充当欧洲历史的牺牲品——四分五裂、战乱不断、任人宰割。意大利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国了。那么它会不会变得更加强大呢?或许达不到英法的水平,但可以向奥匈帝国看齐,后者是意大利在亚得里亚海的竞争对手,也是欧洲(除瑞士以外)唯一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土生土长的意大利少数民族的国家。《教皇的飞机》是一首速度与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