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1913,一战前的世界第23章完结
对于第一次乘坐巴黎、圣彼得堡或维也纳发出的火车来到柏林的游客,1912年的一本旅行指南《专业旅行者的柏林》(Berlin für Kenner)建议他们下了火车以后直奔人群。.第*一,看.书\惘^ !蕪,错-内~容~[6]这本旅行指南的建议是,从腓特烈大街火车站——也就是德莱塞、普罗科菲耶夫与母亲下车的那一站——出发很方便,先向南步行至莱比锡大街(Leipziger Strasse),在这条街上有柏林最壮观的景点之一:韦特海姆(Wertheim)百货,它和A.扬道尔夫公司(A. Jandorf & Co.)、蒂茨(Tietz)以及柏林西边最新建立的Kaufhaus des Westens(简称卡迪威,KaDeWe)是柏林最大的百货商场。旅行指南对此的解释是:“人们会自发地走进去,然后便立刻陷入柏林生活的疯狂迷乱之中,无法自拔。”韦特海姆的确是一座城中之城,这里不仅可以购物,还有图书馆、美术馆、屋顶花园、照相馆、售票代理处和几家餐厅。一些观察者指出,这一类的百货商场是柏林人身份的熔炉,因为贵族和中产阶级在这些地方混杂在一起,柏林人共同发扬着一种新的炫耀性消费文化。.咸,鱼\墈!书, ?追.罪.辛^璋-劫?[7]对于百货商场能和柏林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相提并论,成为这座城市的亮点,一些更拘谨的德国人表示愤慨,认为百货商场证实了柏林愈演愈烈的铺张浪费之风,破坏了中产阶级勤俭节约、通过教育提升自我的传统美德,或许还弱化了因正直而闻名的普鲁士风骨。
从韦特海姆出来,沿着莱比锡大街来到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特拉法加广场和星形广场仿佛在柏林合二为一。在这里,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这座城市的活力:“映入眼帘的景象令人难以置信,人潮涌动,灯火辉煌,车水马龙——那就是柏林!”以上是描绘柏林的画家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和路德维希·迈德纳(Ludwig Meidner)眼中的波茨坦广场,是现代大都市的表现。次年,迈德纳在他的现代城市绘画指导书中这样写道:“一条街道并不是由各种色调构成的,而是风吹过一排排窗户时的呼啸,各种各样的车辆之间奔腾的光束,上千个跃动的球面,零零落落的人和广告,以及嗡鸣的、无形的色彩集合在一起的轰击。?零~点^墈*书, _追!嶵^辛¨蟑_洁?”[8]
这就是柏林:色彩缤纷,巨大开阔,以一种卖弄的姿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现代化。柏林这座城市遍布着自动售货机和报刊亭、电话和有轨电车。1895年时,柏林的人均电话拥有数量是伦敦的8倍;到了1911年,虽然世界范围内的电话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柏林的人均电话拥有数量依旧是大英帝国首都的两倍。[9]柏林有轨电车网的总长度相当于从德意志帝国东北的柏林到西南的美茵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am-Main)之间的距离。1913年,柏林最新的一座地铁站——亚历山大广场(Alexanderplatz)站投入运营。这年年底,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正准备赴任威廉皇帝科学促进协会(Kaiser-Wilhelm-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的新职位。柏林终究还是一座科学之城——而且并不排斥犹太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World Zionist Organisation)的总部就设在柏林。
然而在柏林走马观花的游客不太容易看到柏林的另一面,也就是德国电气公司(Allgemeine Elektricitäts-Gesellschaft,简称AEG)的创始人之子、德国犹太人瓦尔特·拉特瑙(Walther Rathenau)称之为“工厂城市”(Fabrikstadt)的一面。这些工厂沿着城西的一条条运河和环形铁路而建,围绕着市中心构成了一条从西北到西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