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1913,一战前的世界第12章完结
尽管如此,在更有思想的观察者看来,对于树大招风的金融城的担忧是有原因的——担心金融的国际性利益可能会与整个英国或者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帝国的地方性利益发生冲突。^s^a?n?g_b/o\o+k!.`c?o·m?随着金融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身也变得越来越全球化(而不是帝国化),这种冲突必然会愈演愈烈,也许很快就会变得严重起来。
英国的繁荣当然并不完全依赖伦敦的金融家们。到了1913年,这个国家依然是制成品和原材料的出口大国。全国有100万煤矿工人。虽然英国矿工的人均产出不及美国同业者的一半,但英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生产国,从地底下挖出来的煤远远超过国内的锅炉和炉排所消耗的。德国的3/4、瑞典的4/5、法国和西班牙的2/5煤炭进口都来自英国。[31]联合王国依然承担着全世界14%的制造生产,这个数字比19世纪60年代时的1/3大幅下降,是美国的一半,只是稍稍落后于德国,是法国和俄国的两倍还多。[32]1913年1月,《经济学人》报道称:“从煤矿工人大罢工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以后,几乎所有的英国工业分支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大不列颠领先世界的造船业和航运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小?税_宅^ ¨最!欣*漳*结+哽^芯?快`”[33]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英国在所有这些领域中的地位渐渐下降,发展的速度也落后于另外一些国家,却依旧保留着之前工业优势时代的习惯和观念。唯独在全球化金融管理和国家资本输出这两个领域,英国还保持着绝对优势,事实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优势。全世界将近一半的外商直接投资来自英国,这个比例与美国在1960年达到顶峰时的表现相当。[34]一部分投资每年以盈利和红利的形式流回国内,大多数的投资都留在国外。另外一些收益来自英国在外国证券市场上价值40亿英镑的间接投资,比如俄国的铁路债券和马来亚(Malaya)的橡胶公司。[35]金融城对于英国的经济布局日益重要,但这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看到的。整个国家是不是仅仅依靠前人的劳动所积累下来的财富维系着?金融城把自己摆在全球金融的十字路口,降低伦敦的货币成本,做廉价买卖,这样能让英国和大英帝国变得强大吗?金融城固然重要,但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如此脆弱,是不是一个潜在的软肋呢?金融城为英国投资者创造机会,把他们的钱送到国外去,这难道不是在妨碍国内的工业投资吗?
20世纪伊始,英国一些实业家和政治家坚信,自由贸易,也就是开放资本市场的孪生姐妹,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有利于他们了。`鸿\特-暁!说~惘! ¨已¨发?布,醉^薪~漳!結?前任殖民地大臣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成了他们得力的鼓吹者,号召加大力度保护国内工业和帝国贸易。英国对帝国的出口占出口总量的1/3,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但这样的贸易现如今真的应该在帝国的某个共同贸易区得到巩固,却在周围建起一道高墙阻挡其他国家吗?[36]对贸易保护措施的需求违背了根深蒂固的自由贸易原则,而这些原则恰恰是英国经济领域的知识分子从小就受到的教导。这样的举措还会让金融城面临利益被截断的风险,而这些利益的存在正是由于保持了开放自由的资金和货物流动。有一种观点就是要从根本上否认这种冲突的存在,他们所依据的论点是有利于金融就有利于工业。“如果国家繁荣,那么伦敦金融城也会繁荣”,反之亦然,这是1906年金融城的一位显要人物的主张,类似的观点早在100年前就曾经出现过。[37]另外还有很多人担心金融城的影响力现在大到过分了,正在破坏所有富有远见的帝国经济战略,把金融暴发户(nouveaux riches)的财富和爱好都嵌入国家结构中。英国果真如戴维·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e)所言,只是在成为一个追求私利的“足球运动员、股票交易员、酒馆和音乐厅常客”的民族吗?[38]
对于这个问题,1913年的一桩丑闻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桩丑闻的中心是马可尼(Marconi)公司,它是由首次传送跨越大西洋无线电信号的意大利电气工程师马可尼所建立的。三年前,英国政府和马可尼公司进行了公开讨论,打算委托其在世界各地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