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 > 第59章完结

第59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第59章完结

与吃饭喝酒一起,共同构筑成都人三大口腹之乐的还有饮茶。·兰~兰-雯?穴` ¢已¨发·布/醉\歆·章/洁¨蜀人好茶之风,十分久远。顾炎武《日知录》里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西汉王褒《僮约》里有“烹茶尽具,已而盖藏”和“牵犬贩鹅,武都买茶”的文句。陆羽在《茶经》中曾引傅咸《司隶教》“蜀妪作茶粥卖”,表明茶粥已然流行于巴蜀。茶馆一如辣子,成为四川人饮食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坐茶铺完全是成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了沿袭久远的生活方式,没有茶馆便没有成都人的生活。

“吃讲茶”作为解决民间纠纷的方式,完全成为成都人在宗法社会里的准法律调解办法,其成本低廉,处理纠纷又较为便捷有效。纠纷当事双方共同请本地德高望重的人,在茶馆主持公道,进行调解,为在座不管认识与否的茶客奉茶一碗。以吃茶说理的方式,调解或处理纠纷。最后由办事公道的长辈评说是非曲直,作出判断。如果双方都有责任,就各付一半的茶钱,如果一方输了,便付全部的茶钱。^x-i,n?d\x~s+.¨c_o\m′故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的俗语。在四川的现代作家如李劼人、沙汀等人的笔下,都有极共生动的描绘。

但有一件关于吃茶的事情,肯定使外地人大惑不解,那就是在茶馆流行的“喊茶钱”。“喊茶钱”是四川茶馆里的一种特殊礼节,这种招呼有时是真给,真给反而是有所图或者是与喊茶者有特殊关系的人,有的仅仅是礼节性的表示。会观察社会世相的人,熟识茶馆习俗的人,就会敏锐地从一个人到茶馆所得到“喊茶钱”的声音高低、人数多寡、态度真假,来判断一个人在社会的地位权势、尊卑贵贱、关系亲疏的一种微妙尺度。

因为社会是互相联系的,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而茶馆里又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人们便会与茶馆结下多方的瓜葛。如“吃书茶”,就是四川包括成都地区将茶馆与说书场联合一起经营的情况,或者说书就是为了吸引茶客来吃茶的一种手段,茶客边喝边听说书等曲艺表演节目。\欣*丸_夲^神′栈` !已?发+布~最!薪`蟑_踕/而“吃和衷茶”便是因为四川多急流险滩,船工每次出行便要邀约一同行路的船工,以便互相帮助,于是大家便去茶馆“吃和衷茶”。而与吃茶的习俗有关的方言有诸如“茶母子”“吃加班茶”“翻云梯”“会茶钱”“谈茶”“幺师”“卖风”等等。而与茶有关的歇后语和谚语则有:“茶铺里头的龙门阵”——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茶壶里头有汤圆”——倒不出来,“好看不过素打扮,好吃不过茶泡饭”,等等。

旧时成都的享受是抽鸦片、坐茶馆、吃川菜,现在只不过是将抽鸦片换成了搓麻将,社会虽在变化和进步之中,但在享受这一点上,成都人除了新潮时尚外,还是很钟情这三样事体的。而且很多人上茶馆并非有什么事要与人商量,或者进行信息交换、商业洽谈、人情勾兑,也不是家里面没有上好的叶与茶水,而是因为茶铺里的氛围吸引其久待里面而不厌,甚至在闹中求得闲逸,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这才是他最大的快乐与享受。换言之,茶客之意不在茶,“如其你无话可说,尽可做自己的事,无事可作,尽可抱着膝头去听隔座人谈论,较之无聊赖地呆坐家中,既可以消遣辰光,又可以听新闻,广见识,而所谓吃茶,只不过存名而已。”(李劼人《暴风雨前》)也就是,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茶馆耗着,去扼杀时光,消费生命,享受悠闲,这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形式而不是内容,让茶客们陶醉迷恋,直至人生之结束。

小吃是成都饮食中的重要一支,它们体现着成都饮食的小巧与精致。只要不是急于填饱肚子,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