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120章完结

第120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120章完结

毫无疑问,通过从华尔街举债,英国能够以较高的汇率在美国购买必要的军需物品。·0+0¢暁_税-枉- _已_发-布_醉,歆-蟑.结~如果英镑下跌到1∶4.7美元以下,则不仅会造成困境,还会导致通货膨胀。然而我们无须强调英镑的贬值——在战争大部分时期固定在1∶4.76美元(比标准价值低了2%)——会决定英国的战事走向(正如凯恩斯所言)。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英国在战争期间向美国借了超过50亿美元的债务,但它却以债权人的姿态结束了战争,而非债务人。1919年3月,英国的国外债务(主要是美国)达到13.56亿英镑;但它自身向其盟国、占领地区以及殖民地借出了18.41亿英镑。这便导致了以下的情况:英国利用其自身良好的信用评级从纽约借得资金(最初是由于英国居民手中持有大量美元股份的原因),继而将这些钱借给信誉级别相对较低的盟国。法国同样从英国和美国借钱,同时借钱给俄国和其他国家。但并不能说,在摩根大通的势力影响下,同盟国或多或少地与国际资本市场脱节。根据一项调查,1917年4月之前,美国向其他交战国借出的21.6亿美元中,有3500万流向了同盟国。从与战争关系的角度来看,华尔街卖出了多少债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填补多大的财政赤字——不管以什么手段和方式;在这个方面,尽管受到封锁的限制,但德国仍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三~8\看_书.惘* ?追¨醉?歆~章-结*外来资金为英国和法国投资战争提供了帮助,德国和奥地利则逊色很多。战争结束时,英国的战时债务中有18%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但外部融资并不能保证其夺取胜利;俄国向其盟国的借债数额达到了77.88亿卢布(约合8.24亿英镑,超过了国家战时总借债数额的30%),但俄国还是遭遇了失败,并拖欠了债务。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协约国以如此巨大的财政优势拉开战争序幕之后,却不得不依靠向美国借债来维持战争(至少在凯恩斯眼中如此)。战争使大英帝国实力的局限性得以曝光:英国携巨额海外资产加入了战争,但这些财产在缓冲财政压力方面并没有起到想象中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正如劳合·乔治所言):“当某人被迫出售某物,那么他是处于劣势的,他的境地刺激购买者充分利用这种情况。许多海外资产在进行交易之后却可悲地被低价出售。”从另一方面看,到1916年,英国与华尔街的关系十分特别,合作密切,这正是债务人所津津乐道的。1917年年初,摩根大通如此眷顾英国及其货币,以至于一场真实的危机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外;当得知美国与德国断绝外交往来之后,摩根大通办公室中洋溢的“兴高采烈的气氛”可想而知。\b!i·q¢i¨z*w¨w?.*c^o!m¨摩根大通与英国一道,从1917年的困境中得以解脱。之后,英国发生货币危机,其产生的威胁被美国人当作向英国人灌输美国外交目标的操纵杆。正如威尔逊所言,手握英国和法国的财务杠杆的好处在于,“当战争结束后,我们可以迫使它们接受我们的思想观念”。

货币与物价

德国是唯一一个在战争期间使其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的国家吗?当然不是。所有参战国皆一改战前的货币政策,例如非正式暂停黄金兑换(俄国和德国),限制黄金出口(俄国、德国、英国和法国),临时延期偿付、之后将一定形式的债务货币化(英国),创造新的法定货币(英国和德国)等。这些改变的初衷是避免出现灾难性的货币紧缩。但当重拾信心之后,这一初衷的效果——与高级别的短期政府借款及有限的新税收一道——变成了大规模吸收流动资金。货币供应量不再与中央银行的金银储量相挂钩。随之出现的钞票流通的增加(许多参战国无法得到更为复杂的货币参数)在德国比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更为突出。在德国,广义货币从1913年到1918年增长了285%,英国为110%。从同一时期中央银行钞票流通的年平均量来看,德国的增长大约为600%,意大利为370%,法国390%。然而这种增长在奥匈帝国和俄国则更为显著(见表11–4)。

表11–4 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与流通货币,单位以本国货币百万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