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70章完结
1.保障该共同体内的所有成员的利益,特别是欧洲市场的统治者——德国;
2.德国要领导欧洲统一的联合经济力量加入到与世界强国竞争的行列中,在内部要保持各国家间的市场准入。?武+4!看!书′ !埂/欣.蕞`全,
甚至德国战前的那些“谣言散布者”也对此议论纷纷。《旧世界的崩溃》(The Collapse of the Old World)中的“西斯特恩”就曾预言:“欧洲人民的联合将赢回无可匹敌的政治力量和一度丢失的海上霸权。如今,世界政治中心在华盛顿、圣彼得堡和东京。”卡尔·布莱布特罗伊的《入侵英国》(Offensive Invasion against England)总结道:“欧洲只有和平地团结起来,才能保全自己,与新兴的其他民族以及美国的经济霸权相抗衡。团结!团结!团结!”
实际上,贝特曼与其心腹库尔特·里茨勒认为,“日耳曼民族的中欧帝国”仅仅是“我们称霸野心的掩饰”。′r`a?x~s_w_.¢c!o-m,里茨勒于1917年3月记录下了贝特曼的真实目的:
以领导普鲁士领地的方式带领德意志帝国……建立欧洲自己的帝国主义,并心照不宣地以我们为领导,由内向外(奥地利、波兰、比利时)地管理大陆上的其他国家。
如今的德国政客早已在口径上改弦易辙。话虽这么说,但英国还是对德国的欧洲计划感同身受。
当然,事实是,德国请求英国中立的愿望被拒绝了。然而,德国历史学家在驳回贝特曼提议(认为这是狂妄的失算)的事情上反应也过于迅速,他们甚至认为德国自己都不希望英国保持中立立场。但事实却相反。与之相对,贝特曼的考量并非荒谬至极。他万万没有想到,在最后一刻,格雷和丘吉尔的意见会压倒数量上占多数的持不干涉政见者,并且议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接受了这一事后被证明是外交部最具误导性的论断:“如果我们加入战争,我们会经受挫折,但如果袖手旁观,结局会更悲惨。”
第七章 战争狂热肆虐的八月
两位志愿兵
编年史学界曾一度流传着这样的格言:欧洲人民怀着狂躁的爱国热情,拥抱着战争的到来。·第′一¨墈,书,罔, +首\发.下面一段文字是对该论断的经典证明:
1914年的斗争并非强加在人民头上的。不,这正是生命之神,正是人民自己所期盼的。
人们终于挥别了一切未知和不安。因此,我们不难理解,200万的德国青年和孩子为何会争先恐后地要为这场最艰难的战争冲锋陷阵,准备为守护心中神圣的旗帜流尽最后一滴血。
对我来说,这些日子就像是在释放青年时代的痛苦感受。时至今日,我仍会怀揣着如暴风雨般的激情,毫无愧色地跪立在地,衷心地感谢上苍让我有幸生活在这个急风暴雨的时代。
自由之战已经打响,威力空前……这个民族的绝大多数人早已厌倦了无休止的未知与迷惘……我就是这百万同胞中的一员……与他们一样,我的心洋溢着骄傲的喜悦……
对我来说……我生命中一段最伟大、最难忘的时光开始了。与此相比,之前发生的一切都退回到浅薄的虚无中,毫无价值可言……现在唯一折磨我,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人的是:这时上前线是不是已经晚了?
然而我们很难相信,阿道夫·希特勒的所感所言能够代表普遍情况。通过我们对希特勒在巴伐利亚军队当兵经历仅有的一点儿了解,可以证明他的思想并不能代表其他志愿军的想法;他在巴伐利亚步兵团的战友都认为他是个怪胎,毫无幽默感可言,具有一丝不苟的爱国情操,还对1914~1915年的非官方“圣诞节休战”表现出了严厉的苛责和不满。
与希特勒对志愿军的服役生活如此怀旧的描写不同,英国园艺师哈里·芬奇在日记中做了如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