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68章完结

第6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68章完结

是否如其支持者和辩护者所称,该计划对战争的结果有决定性的意义?奥利万特少校于8月1日在致劳合·乔治的备忘录中写道,“英国军队的到场或缺席……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法国的命运。*狐`恋/雯-茓? /罪`辛!彰!劫·耕-欣*哙,”但事情真是如此吗?众所周知,施利芬计划很有可能在英国远征军不参与的情况下以失败告终。或许法国可以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遏制德国的攻势——只要他们不是一味试图发起自杀式进攻,而是专注于防守——但是它没有进行有效的防守。德国也同样犯下了错误,在蒙斯不得不进行大撤退,在奥斯坦德的佯攻也以失败告终,英国军队8月26日在勒卡托以及9月6日~9日在马恩河地区的出现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德国的实力。不幸的是,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击败德国。继安特卫普沦陷和第一次伊普尔战役(10月20日~11月22日)之后,双方陷入一种血腥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在西线持续了3年半。如果当初的中立政策或海军战略占了上风,并且英国没有派遣远征军——抑或是其出发时间因为政府的改组而被推迟——那么毫无疑问,德国战胜法国的概率将会增加。?y\o,u¨p/i^n,x,s~w..,c*o?m*

德皇的欧洲联盟

英国人本能够在这场欧陆战争中隔岸观火,这点被历史学家们几乎忽视。甚至连那些对战争的残酷唏嘘不已的人都普遍忽视了这种与事实相违的情况。然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种可能性几乎一度成真。阿斯奎思和格雷本人也在各自的回忆录中谈到了这一点。两人都强调,英国并没有任何协约义务为法国提供帮助。用阿斯奎思的话来说,“当事情发生时,我们有权力决定我们应不应该参战。”格雷也并不否认,其所处的政党于7月阻止他向法国做出承诺。尽管他在别处大肆宣扬这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但他承认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但是,格雷自然坚持内阁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他又是如何对中立的立场进行抨击的呢?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如果我们决意加入,那么庆幸我们的当机立断吧。/我?得.书¢城~ ?埂+辛¨蕞¢筷¢与其先试图明哲保身……之后被迫加入,不如现在这样,这是最好的选择,有利于我们的好名声,有利于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局……如果我们偏安一隅,就会被孤立,我们便会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任何朋友,没有人对我们有所希冀,或惧怕我们,或认为不值得与我们建立友谊。我们将会遭到羞辱……被唾弃,因为这些不光彩的行为。我们将被世人所不齿。

因此,对于格雷来说,战争事关“荣耀”,即对比利时的合法承诺,甚至还包括对法国的道义上的承诺。然而,不能够落个“背信弃义的阿尔比恩(英格兰雅称)”的名声只是个幌子,在这之后充满了各种战略考量。格雷最经典的论断是,英格兰不能冒险让德国人得手,因为如果德国人成为胜者,那么它将成为“力压欧陆和小亚细亚的绝对权威”。

但德国人真的会以此为目的吗?德皇真的会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人物吗?当然,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人们在1914年对德国真正的“战争目的”的研究。弗里茨·菲舍尔及其弟子称,德国人非常激进,这正是英国的反德人士害怕的。德国的战争目的是通过吞并法国、比利时(可能还包括俄国的土地),“实现德国的政治野心;若把这种野心做个总结,便是攫取欧洲霸权”。同时,要在中欧建立关税同盟,成立波兰和巴尔干新国家,直接或间接受德国统治。此外,德国还意欲在非洲抢占新地盘,以此巩固其在非洲腹地的殖民势力。同样,他们还努力煽动敌国进行内部改革,打破大英帝国和俄国的神话。

然而,菲舍尔的分析中有一个很基本的缺陷,多数历史学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即“德国在战后声明的战争目的与战前的相同”的假设。因此,贝特曼的“九月计划”——若德国能够迅速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