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65章完结
英国为何参战
毫无疑问,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和俄国政府才开始正式强迫格雷表态。~优+品*小-税~旺* ′追?蕞?新+璋-洁,法国人认为,如果格雷打算“在将来可能的德法冲突中……向法国提供支援,那么战争就不会发生了”。数日以来,格雷都在盘算着向利赫诺夫斯基告知此事,但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向法国做出承诺的。诚然,在他的背后,有众多外交部的鹰派人物撑腰,比如认为“道德上的团结”已经通过协约“锻造而成”的克劳,以及认为“我们应当立即下令,让部队进行动员”的尼科尔森。正如自从1911年以来其一再重申的立场,格雷无法在缺少内阁同僚和党派支持的情况下一意孤行,更别提那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常常被激发和唤起的存在——“公众舆论”。他是否可以倚仗它们中的任意力量来支持自己向法国的军事承诺,这仍旧是个未知数。因此一切都是悬而未决的,“如果双方都不知道将要做什么,那么大家都会谨慎行事的。”格雷能做的无非是再一次私下告知利赫诺夫斯基,“如果德国和法国卷入这场战争,那么……英国政府也将被迫迅速做出决定。,叁~叶\屋+ ~唔+错*内,容′那样的话,袖手旁观和伺机而动都将是不可行的。”贝特曼对此印象深刻,因为格雷之前的陈述中都没有表露出英国会为保卫法国而迅速行动的意图,这还是头一次。同样给英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贝特曼提出了英国中立的愿望——就在贝特曼得知格雷向利赫诺夫斯基发出警示之前——主要是因为这样使得德国悍然攻打法国的意图过于明显地表露了出来。尽管这个愿望被断然拒绝了,但即便是这样,也没能使英国做出干涉战争的承诺;丘吉尔在7月28日~29日所做的有限的海军准备显然不像欧洲陆军部队动员令那么有价值。与此相反的是,在发出私人警示之后,格雷向德国军官们说话的口气明显温和了许多,他这是在为四国调停争取最后的机会。的确,7月31日,格雷是这样向利赫诺夫斯基表态的:
8月1日夜,丘吉尔得知德国对俄宣战,于是他成功说服阿斯奎思,得到了动员海军的权力。但即便是这样,也没能打破意见不同导致的僵局。这一事件同时促成了次日的会议上莫利和西蒙以辞职相威胁,以及多数派再一次联袂反对格雷直截了当地宣示承诺。*咸¢鱼_看^书¨ !哽·薪`醉_哙+在这气氛严肃的一周时间内,第一个有可能达成一致的议题是,“如果德国舰队取道海峡,或穿过北海,对法国的海岸或船只进行恶意攻击,英国舰队将倾力对其进行保护。”尽管这并不是开战的信号,而且德国海军不太可能做出这样的行为,但对于贸易大臣约翰·伯恩斯来说,这还是难以接受的,于是他选择了辞职。塞缪尔斯曾记载,“这件事情的后果将是,阿斯奎思站在格雷那边……另外3个人继续坚持己见。我认为剩下的人都可以辞职了。”当日,在比彻姆家举行的午宴上,包括劳合·乔治在内的7位大臣,表达了对有限的海军行动的保留意见。事后莫利认为,如果劳合·乔治在这群犹豫不决的人中带头进行表率的话,“毫无疑问,内阁将在当晚垮台”;然而,哈考特呼吁劳合·乔治“代表我们发言”的希望也同时落空了。如果他们意识到,格雷已经暗中“放弃”了向利赫诺夫斯基提议在俄德战争中让法国保持中立,后者还在阿斯奎思的早餐桌旁不禁流泪,他们可能就会按照保留意见行事了。的确,莫利、西蒙和比彻姆也步了伯恩斯的后尘,递交了辞职申请。原因是当天下午,格雷一边提出辞职的威胁,一边向比利时做出了承诺(这也是他仅能付诸行动的承诺)。一位叫查尔斯·特里维廉的政务次官也因此递交了辞呈。
但为什么在如此巨大的分歧下,英国政府还没有垮台?正如阿斯奎思在其日记中记录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劳合·乔治、塞缪尔斯和皮斯对那些辞职者进行了有效的安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