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波峰与波谷 > 第53章完结

第5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53章完结

国人武装之外,军功贵族是异族皇权的又一坚强支持者,也是政权中的最大权势者。′顽¨本`鉮/占* ,哽`鑫_罪.筷\军功贵族的核心成分,则是皇亲国戚。匈奴的汉赵政权就是一个例子。周伟洲先生曾提供了这样一份统计:在263名官员中,刘渊一族占到了44人,刘氏宗族占30人,其他匈奴族40人,以上共计114人;汉族131人,其他少数族18人。汉族士人做官的虽不算少,但大权在匈奴手中,不太好说胡汉共治。前秦的汉族士人王猛协助苻坚改革,政绩卓著,不过从统治成员比例看,在面对氏族权贵的时候,王猛几乎是孤家寡人。

北魏初年,因部落大人制度的残余影响,异姓王公的权势一度是比较大的。皇权随即抑异姓而崇宗王。魏孝文帝降低了异姓王公的爵号,废除了他们的世袭军号之制,而让自己的兄弟“献文六王”出踞显位、占据要津。西晋和南朝也出现过宗王政治,那是皇权衰落时自我维护的“权宜之计”,不无“饮鸩止渴”味道。北魏的情况却相当不同,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在这里“宗王权重,便意味着皇权的伸张”。?第,一¢看!书.枉\ /已,发,布+嶵\芯?蟑/劫¢北魏的宗王很少觊觎皇位、生事作乱,他们“枝叶扶疏”的家族,构成了环卫皇权的高大防波堤。孝文帝改革后,汉族高官数量大增;然而统计又告诉人们,孝文帝和宣武帝两朝,诸公、尚书令仆、侍中及领军、护军几种要职中,鲜卑贵族分别占68%和67%,其中宗室比例为36%和56%。“防波堤”矗立依旧。封爵是北魏贵族的身份尺度。孝文帝时,公侯万数。宣武帝颁布了“五等诸侯选式”,确定拥有封爵者的起家资格:封公爵的,同姓宗室自正六品下起家,异族贵族自从七品上起家,汉族士族自从八品下起家;封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的,三种等而下之。那么从选官特权之差,鲜卑同姓权贵、异姓权贵和汉族士族三者的政治地位之差,就昭然若揭了。

北魏重装骑兵俑,1953年西安发现,高38厘米。

十六国政权大都尽力吸纳汉族士人,承认北方士族的门第特权,有的还沿用了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汉化改制时,也把士族制度视作“汉制”的固有部分加以采用了,大规模地“分定士族”。¢狐_恋\雯+茓^ ~哽~鑫-醉^全\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主族,居汉族士族之首;同时鲜卑权贵,也各自被授予了崇高的门第。为了区分门第高下,朝廷还制订了膏梁、华腴及甲姓、乙姓、丙姓、丁姓之类等级,各郡中正据此编制一种叫作“方司格”的文件,作为选官的依据。然而考察也显示,北魏的士族高下,更多是由皇权确定的、以当朝官爵为准的,传统门第只起次要作用。陇西李冲、中山王中山王叙都不是魏晋旧门,但他们得到文明冯太后的宠幸,便被不次拔擢,由此逐渐成了盛门;又赵郡的李奕、李敷兄弟,也有类似的际遇。身为大族却以“内宠”、以床第之幸而得显贵,陈爽先生称之为“令人尴尬的非常途径”。北魏“姓族”系由皇帝“分定”,这与江左的“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情况很不相同。

即令北方汉族士族以门第自诩,他们仍是被征服者:面对鲜卑皇权的生杀予夺,他们无从抗拒。北魏政权的主干,是异族皇权、军功贵族和国人武装,汉族士族只是附着其上的砖瓦椽木。他们在统治层中的数量增加,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北朝的政治主调是军功贵族政治,而不是士族门阀政治。北方士族既无江左高门的那种尊贵雅望,也没有多少坐享天禄、悠游放诞的社会空间。异族皇权的强大压力,迫使北方士族高度“官僚化”了。他们勤奋敬业,为北朝的政教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甚至兼资文武,呈现出了类似军功贵族的风貌,从而与江左名士的精神贵族形象,分道扬镳了。北方政权的开放性是很大的,还在不断地吸收地方豪族,他们构成了军功新贵的又一来源。这在西魏北周更为明显。这就进一步拉大了北方“世家”与江左文化士族的距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