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波峰与波谷 > 第40章完结

第40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40章完结

首先“德才”的评价标准,在形式上依然是“士人化”的,以儒家礼法甚至玄学名士风尚做标准,而非职业吏员标准。*幻!想?姬/ +免^肺!跃^渎·在实际运作中,以家族权势和士族门第为准,势族高门照例给予上品。再之,从选官权力看,中正不是正式官职而是兼官,被认为是代表社会舆论而非政府部门的,大抵由士族名士担任,那么皇帝予取予夺的权力,有司依法用人的职能,都被削弱了。曹魏西晋士族初兴,中正往往依父祖权势而定子弟之品,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情况:东晋以下,直依门第而定品,士族大抵皆是二品,三品以下即为寒士、寒人。“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为卑庶。”不是以严格的考功课能,而是以空洞的“状”、抽象的“品”来决定居官资格,这很适合于士族的“平流进取”、坐享天禄的政治需要。九品中正制恰好与魏晋南北朝的士族政治共始终,就因为它是送给士族的一道特色菜。

中正提供给吏部的士人资料,还有“簿世”,即士人的家世情况。汉代做官的人也得提供父祖情况,有如今天的干部登记表也有父母职业一栏。\k*s^w/x.s,w?.`c.o/m~但在门第社会中,“簿世”的作用不止于此。各家士族的门第有异,甚至一族内的各个房支也高下不等,当局在任官得弄清楚士族谱系以确认其门第,于是东晋南朝谱牒之学大兴,出现了贾氏、王氏等专门研习谱学的世家,出现了《百家谱》、《十八州士族谱》一类专著。吴姓士族低于侨姓,所以另作《东南谱集抄》以记吴姓。朝廷专设“谱局”以修订和保管谱牒;精通谱学的人,才能在吏部做官。正如唐人柳芳所说:“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故官有世胃,谱有世官,贾氏、王氏谱学出焉。由是有谱局,令史职皆具。”士族家竟然谱成了王朝任官依据,这是士族政治的直接反映。

与中正制相配合的还有“清途”制度,“清途”就是“清官起家迁转之途”。秦汉官制,有职类之别,却没有“清浊”之分。而魏晋以来,有一些特定的起家官被视为“清官”,成了士族偏爱的进身之阶,寒门单贱很难染指,占据其位者“皆是帝室茂亲、或贵游子弟”。自晋以下,清官、清位、清职、清选、清途之类说法,越来越多了;官位清浊有异、起家途径有别的观念,也发达起来。^墈¢书·屋+ ?更?芯?醉*哙?贵游子弟往往先依门第而获得上品优状,再由“清官”起家,沿各种清官升迁上去。于是就有了“二品清宦”的说法。

什么官能成为“清官”呢?一是“清要”,即近侍或要职;二是“清闲”,很少或没有日常职事;三是“清华”,也就是属于文翰之职。五品的黄门侍郎、散骑侍郎,并称“黄散”,即属“清官”。“清官”还有给事中、奉朝请、中书郎、尚书郎、著作郎、秘书郎等官,东宫的太子庶子、太子舍人、太子先马,等等,因时而异。南朝最重“起家官”,它最能反映门第高下。虽然偶尔也有少数寒人武人奋斗了大半辈子,靠皇帝恩宠或个人功绩跻身二品清官,但那跟高门起家就是清官相比,依然大不一样。若干“清官”寒人武人根本无缘问津,如著作郎和秘书郎,号称“甲族起家之选”。为让贵游子弟利益均沾,著作郎、秘书郎只干百十来天就会升迁,好给其他士族子弟腾地方。所以著作郎、秘书郎只是个标榜门第的资格,士族子弟要的就是这个资格。梁陈选官“唯论清浊”,由“浊官”转为“清官”,在人们眼中往往胜过官品的上升。有个叫杜幼文的,本是四品的步兵校尉,却谋求五品黄门侍郎之职,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