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34章完结
那是人之常情;屡出贤官的家族,被认为能继续提供德才兼备的子弟。而这时的官僚政治尚较原始。察举制以“推荐”为主要手段,比科举制散漫多了,相对不利于抵制士族现象。东汉有很多“家世孝廉”的例子,例如某张氏家族“七世孝廉”,某雍氏家族五世五孝廉,范阳祖氏“九世孝廉”,敦煌曹氏五世四孝廉,等等。而科举考试能造成更大的社会流动,对门阀现象是一个有效的抑制。科举制下“家世进士”的比例,小得多了。至于汉代的辟召制,其随意性比察举制更大,为士族子弟的蝉联冠冕留下了更大空间。
汉代官僚政治的不成熟性,还可以从“故吏”、“门生”、“同岁”等现象看到。东汉的长官与其所辟召的掾属之间,存在着“策名委质”关系,即个人依附。掾吏称长官为“朝”,双方形同君臣;掾吏或长官调迁后,双方仍保持着“故主“和“故吏”关系,即“老上级”、“老部下”的关系。故主有罪,故吏要尽力营救、周旋于生死之间;故主死掉了,故吏要服三年丧;那三年丧,可是与君主、父母同等隆重的丧礼。
“门生”顾名思义,本来是门徒、学生。汉代经师的门徒动辄成百、上千以至上万,他们都要“编牒”(登录于名册)。经师与门生俱损俱荣。门生得尽力侍奉师长;师长死,门生弟子要为之服丧、立碑。当时很多官僚同时又是经师,拥有众多门生,那也构成了他的社会势力。后来不教书的也有“门生”了,连外戚、宦官都有“门生”。顾炎武干脆说:“愚谓汉人以受学者为弟子,其依附名势者为门生。”汝南袁绍正是凭着家族“四世五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优势,转眼间就成了最大的军阀。官渡战前,其家乡“门生、宾客布在郡县,拥兵拒守”。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