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 第74章 又拿又打脸

第74章 又拿又打脸(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第74章 又拿又打脸

可如今,胡惟庸显然已经被另一种庞大的诱惑力彻底吞噬,他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满怀抱负的青年才俊,而是一个被贪婪蒙蔽双眼,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贪婪之徒。¢优^品¨晓_说~王′ ¢毋*错^内′容?

唐仨仁深知,对于这样的人,任何劝诫或许都是徒劳的,他们已经被欲望的深渊所吞噬,无法自拔。

他看着胡惟庸,眼神中充满了复杂与无奈。他知道,这个曾经才华横溢心有抱负的胡大人,如今已经走上了不归路,而他自己,也只能尽可能让老朱少遭杀戮了。

“或许还有一段时间活着,好自为之吧。”唐仨仁说完,转身离开了村部,留下胡惟庸一人在原地,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风暴,眼中闪烁着绝望与不甘。

同时胡惟庸从唐仨仁的语气中听出来了,只要他接下来不再作死,唐仨仁就会保下他胡惟庸的九族所有人。

其实不管唐家铺的人做了什么事,只要不是杀人放火之类伤天害理的事情,唐仨仁都会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哪怕现在胡惟庸去做鞑子的生意都没关系,但胡惟庸却触碰到了倭人,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因为胡惟庸的举动,终究是保住了一些倭人的小命。

这在唐仨仁的眼中,才是真正不可原谅的。他深知,倭人对于大明来说,对于每一个华夏人来说,都是潜在的巨大威胁,他们狡猾、残忍,且野心勃勃,一直在寻找机会侵犯大明。胡惟庸现在与倭人的勾结只能算是刚刚接触,但也是在为虎作伥,这种行为,唐仨仁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正史上李善长与倭人有过交易,而胡惟庸也无法避免最终走上这条不归路,为什么老朱后来将这些文臣大佬几乎杀绝,其中有一个原因,只怕就是在倭人上面了。,2¢c+y+x*s′w¨.′c?o`m~

因为海上的生意利润实在是大得离谱,老朱从一开始就没有搞清楚里面的利润,那些文臣士绅们将这件事情瞒得死死的,反正只跟老朱讲倭寇的坏处,从来不说海上贸易的好处,这才有了海禁一事。

直到后来的永乐大帝,深切的知晓着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其实要说老朱不知道海贸的利益巨大这事,还真有些不可信,老朱只不过是有些受限于小农意识罢了,你跟他说今年大明的农税几百万两,这足够让他得意好久了。

你突然跟他说海贸的利润每年在几千万两甚至上亿两,老朱最先的反应一定是你在吹牛,这是欺君,要杀头的。

或许有这么一个原因在中间,李善长和胡惟庸这些明初的文臣们,在知晓海上生意的巨大利益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让自己家里的族人们去跟倭寇做生意,而不是想办法将这事情让老朱有更多的了解。可以说,仅凭这一点,这帮子人的九族死的一点都不冤,在这上面后世或许还得向老朱学习一下经验什么的。

这就是明初不少文臣的取死之道,老朱是谁?你可以劝他,甚至拿钱砸他老朱,就是不能欺瞒老朱,合着有好事你们这帮子文臣就忘记咱老朱了?

武将方面真不用担心多少,因为历朝历代的开国武将们一般都能够得到皇帝的优待,可以说只要自身不要作死,那基本都有个善终。

因为开国武将在出身方面,天然就站在了那些世家的对立面,哪怕经过后面不断被“金钱美人”腐蚀,骨子里还是能够保留着一些血性的。

刚走出村部不久,唐仨仁就见到了罗四,还有刘基,还有自己的老婆肖伊人,胡惟庸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不过大家都保持沉默没有说,毕竟人是一种讲感情的动物,善良的人就算不帮对方逃避处罚,至少也不会选择落井下石。-狐/恋¢文′学+ !唔+错!内?容^

“相公,陛下会不会一怒之下...”

肖伊人的担忧不无道理,唐家铺的产业,说到底大头还是属于老朱的,属于朝廷的,刘基倒是不怕,前些天他还真就续了个弦,不要笑,回头刘基是准备着让人回去接自己的亲戚过来唐家铺住着了。

刘基是真不怕,因为他从头到尾,只拿了两样银子,一样是唐仨仁一开始答应的月俸,还有一样就是年底的分红奖励,光是这两样,对于一直以来收入不多的刘基而言,已经是超出很多预料的银钱了。

尤其是那分红,唐仨仁可是给了刘基红砖厂和水泥厂的千分之一股份,给他个人的,胡惟庸最开始也是,但胡惟庸觉得还是少了点,人家在城里养了几房小妾呢,所以说,想要生活不担忧,就得向刘基学习。

“不会,当初给你们开的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