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爱新觉罗家族史 > 第13章完结

第1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爱新觉罗家族史第13章完结

在迅速壮大的建州女真部落联盟中,舒尔哈齐的权势与地位仅次于其兄。¨6+邀¢墈!书¨惘, ¢毋!错′内,容!万历二十三年(1595),明朝通事何世国、朝鲜南部主簿申忠一先后造访建州女真腹地佛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旧老城),据他们所见:努尔哈赤兄弟并称“两都督”;待客宴筵,持礼服色俱相等;居舍各有10座,分为木栅,各造大门;兄麾下万余众,“诸将”(归附的各部酋长)150余名,弟麾下5000余众,“诸将”40余名;平时各聚属下著甲练兵,出征时分别召集兵丁。[23]2人还以“都督”的身份率所部入明廷“朝贡”。努尔哈赤先后入贡7次,其弟3次,每次入贡,2人均各领1队,分别行进并领受宴赏。

这种情况显示:经过十余年的征伐,舒尔哈齐的实力虽然逊色其兄一筹,但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均拥有自主的权力。兄弟两人各辖部属,各聚军兵,各自为政,俨然是联盟组织内的“两头政长”。

“两头政长”,原指酋长家族内相互搭配,相继在位的两名酋长。/k·s′j?x-s!w·.^c!o/m?在明初女真社会里,一个部落内并立二三位酋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为部长时,弟凡察位在其次,待兄去世,继为部长。以后凡察改掌右卫,去世后部落由子甫花土、罗下管理。并立的酋长,是同一家庭的兄弟,彼此相辅相成,患难与共。

“两头政长”的出现,与氏族社会末期地域组织扩大,管理事务增加,尤其是军事活动趋于频繁的历史进程相关;同时,不失为部落权力由涣散走向集中的一种过渡形态。开始,它仍带有部落民主制的胎记,不但履行联盟的主要管理职能,而且是实行“世选制”(即酋长在同一家族选任,或者兄终弟及,或者父子相继,而非严格的父子世袭)原则的组织保证。到后来,并立的酋长各拥巨资,聚部落,豢甲兵,形成私家的特殊利益,这就是我们在明末建州女真中看到的情景。“两头政长”体制,显然已成为女真社会组织实现统一、政治权力进一步集中的障碍。对权力的觊觎和物质贪欲的膨胀,则为并立的酋长注入了疏离的因子。/零~点!看¨书^ *芜,错\内′容?

早在万历二十三年,舒尔哈齐对兄已心存芥蒂。据朝鲜使者申忠一所见,舒尔哈齐“凡百器具,不及其兄远矣”。舒尔哈齐私下向他表示:“日后你佥使若有送礼,则不可高下我兄弟!”[24]不满情绪溢于言表。努尔哈赤19岁时,遵循长子析居旧制,成为分家子。《满洲实录》卷一记,分家时“家产所予独薄”,可见他当初并不富有。幼子舒尔哈齐是继承父业的未分家子,资产当不在兄以下。从这时起,两人各拥有独立的经济。起兵以后,凡掳掠人口、奴仆、财物都是共享分用。建州女真各部原领有明朝颁赐的敕书500道,是朝觐和贡市的凭据,在兼并战争中,其中约360道归入努尔哈赤名下,余下为舒尔哈齐所有。明朝政府每年于抚顺颁给抚赏800两,努尔哈赤领500两,弟领300两。万历二十三年何世国看到,努尔哈赤有战马700余匹,弟有400余匹,这还只是两人资产的一部分。然而,在蓄积财富的同时,财产占有不均的矛盾也暴露出来,这应是舒尔哈齐“耿耿不寐,如有隐忧”的原因之一。

努尔哈赤身为长兄,本来就居有高出舒尔哈齐的地位,对外征服使他的地位日益显贵。万历二十三年(1595),努尔哈赤对朝鲜书称:“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到万历三十一年(1603),致书朝鲜边将时又自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25]这些称名虽出自草拟文书的汉人手笔,实际反映出的却是努尔哈赤权力的扩张。“管束夷人之主”的名义显然已不能使他厌足,所以开始以专擅一方的“国王”自比。尤为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蒙古喀尔喀五部王公为他奉上“淑勒昆都仑汗”的尊号(省作“昆都仑汗&rdq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