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年羹尧之死第4章完结
一方面,军功贵族待遇优厚,是王朝的特权阶层;但另一方面,大功臣横遭猜忌、下场悲惨,也确实是历代王朝的普遍现象。*零*点¨墈?书_ ^首?发¢大功臣中能够善始善终者,多以拼命自我压抑为代价,郭子仪、曾国藩,都是其代表人物。
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功臣本身的问题。比如战争环境下对于统帅、将领的要求,与和平环境下对于文武官员的要求很不一样。战争状态中的军事长官,必须拥有绝对权威,必须具备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面对战机,要杀伐决断,甚至孤注一掷;管理部下,要奖惩严明,甚至一言生死。这样的人,其行事作风在和平时期的官场上必定不会讨人喜欢,通常会给人留下无视秩序、飞扬跋扈的印象。
此外,战争环境的残酷艰辛,很容易让统帅和部属、士兵之间建立极其密切的关系。所谓袍泽之谊、战友情义,是其他形式的感情无法比拟的,而一旦战争结束,这种感情也将随即转化为根联固结的利益关系。因此,全面战争,比如改朝换代之类,往往同时出现大批功臣,形成多个既息息相关又互相倾轧的“功臣集团”“勋贵集团”。+五¢4¢看¨书, *冕~废!跃_渎?战争结束后,这些大小功臣,以及他们为数众多的生死袍泽、子弟亲属,凭借功劳迅速占据国家权力的最高层,随之而来的是分割大量社会经济资源。这必然给国家的重建和常态下的政治运行带来很多麻烦,也必然与有志有力、争取独裁的君主,以及负责日常行政管理的文官们产生大量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君主与官僚联合,剥夺功臣集团的权力,几乎成为历朝历代“国初斗争”的常态。
更有甚者,历史上确实多次出现功臣坐大的现象:或臣强主弱、抢班夺权,如曹孟德;或割据一方、扯旗造反,如吴三桂,等等。不论哪一种,造成的后果都非常严重。在这样的前车之鉴下,有野心有实力的大功臣,无疑会被皇权视为重大威胁。
有鉴于此,君主们一旦认为功臣或有不臣之心、或有不臣之力,往往就要对其削职夺权,甚至大开杀戒。当然,判定功臣“不臣”之后,到底是止于削职夺权,还是真的大开杀戒,就与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及君主的个人风格密切相关了。-p′f·w^x¨w`._n?e/t\有些君主气度较为恢宏,对功臣问题的处理就更温和一些,譬如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颇为人所称道;而有些君主刻忌雄猜,手段就要激烈得多,譬如朱元璋的重刑滥杀、屠戮无遗类,就大为人所诟病。
至于汪景祺所说的,君主自己庸常怯懦、阴私猜忌,加之旁人构陷,而纯粹冤杀功臣的情况,也不少见。譬如周亚夫、岳飞、于谦之死,都是历史上的著名冤案,千百年来令人扼腕叹息。
雍正杀年羹尧,也体现了他猜忌刻薄、反复无常的一方面——笔者猜想,如果同样的事情放在康熙皇帝身上,年羹尧至少不会有性命之虞。但另一方面,年羹尧的问题又很复杂,他除了个性跋扈、掌握军权、代表川陕地区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外,还具有外戚身份,可能会对以后的皇权稳定交接产生负面影响。而这一点是此前的研究者较少关注的。
那么,作为“功臣不可为”的代表性人物,年羹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发迹和败亡所为何由?他和康熙、雍正二帝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容笔者慢慢讲来。
家世与姻亲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其名与字都取自《尚书》,其中“尧”是字辈,“羹”取“调羹”之意,比喻宰相治理国家。“亮工”出自《舜典》的“钦哉,惟时亮天工!”意思是能辅佐天子以立天下之功。无论名还是字,都是要位极人臣、建功立业的意思,显得颇有王霸之气。
顺便多说一句,亮工这个词,意思很好,可实在不大吉利,清初有三个名亮工或者字亮工的名人,运气都很不好。除年亮工外,明清之际,有文学家周亮工,先在明朝做官,后来降清,顺治、康熙年间,先后三次因为贪污、滥杀等罪名论死;勉强保住性命,乾隆年间又入了《贰臣传》。又康熙、雍正年间,有江苏武进人钱名世,字亮工。雍正四年(1726),钱名世因为附逆年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