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隋唐史 > 第44章完结

第44章完结(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隋唐史第44章完结

合为百府。”(《玉海》一三七引《后魏书》)九年,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十六年,籍民之有材力者为府兵。(同上《玉海》引)此即一般史家所谓府兵之始,其制度无疑是昉自北魏,可从北齐方面比较知之,《魏书》一〇六上云:“前自恒州已下十州,永安(五二八—五二九)已后,禁旅所出,户口之数,并不得知。”所言为东魏及北齐初之情形,惟其归入“府户”,不编户贯,故口数弗详;吴廷燮谓管兵之人,多收户口以为兵,西魏与东魏同[33],是也。又近世出土墓志,发见北齐许多兵府名号[34],如非东、西魏同承北魏,无缘两朝制度甚相类。由是知陈氏称宇文泰别采取一系统之汉族文化,以异于高氏之系统[35],不尽合于事实;两国相争最要莫如兵,然其制皆出自鲜卑,无特殊对立之处,十二将军即永兴五年之十二将,(《魏书》三)犹未脱鲜卑气味也[36]。

《家传》又记府兵缘起云:“初置,府不满百,每府有郎将主之,而分属二十四军。每军以开府一人将焉,每二开府属一大将军,二大将军属一柱国大将军。……等六家主之,是为六柱国,共有众不满五万。……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牛驴及糗粮旨蓄,六家共备,抚养训导,有如子弟,故能以寡克众。”此一段文字首须除去疑障者三处:(1)“六户”,《文献通考》一五一改作“六等之民”,陈氏从之,且据《魏书·食货志》献文帝为租输三等九品之制,谓西魏依此分民为九等,“六户”盖指九等户中自中下至上上凡六等之户而言[37]。余从其文义推之,六户既有“中等以上”,同时自有“中等以下”,换言之,“中等以上家”只“六户”之一部分。假依陈释,直须云“六等户以上”,何必构成“六户中等以上”之艰涩辞句?考《隋书》二四《食货志》:“寻而六镇扰乱,相率内徙,寓食于齐、晋之郊,齐神武因之以成大业;……是时六坊之众,从武帝而西者不能万人。”又“及文宣受禅,多所创革,六坊之内徙者更加简练,每一人必当百人,任其临阵必死,然后取之,谓之百保鲜卑。”(六坊旧无成说,《通鉴》一五六胡注:“魏盖以宿卫士分为六坊”,犹是拟议之辞。滨口重国称,六镇反后,魏末禁军之组织,统之者为领军将军,下置左右卫将军各二员,每辖武卫将军各三员,共为六员,各掌一坊之羽林虎贲,是为六坊,说见《东洋学报》二四卷一号四九—五一页,亦举不出明确的书据。)寻绎隋志文义,六坊之众,显即六镇内徙之鲜卑,其中一部随魏孝武西入关,惟不如留东者多,《家传》之“六户”,同于《隋书》之“六坊”,宇文泰设六柱国,似用以适应六坊之分隶,仿周典云者汉文人为之缘饰而已,简言之,东西魏最初之兵源,均取六镇鲜卑为骨干,必限于中等以上家者犹诸北魏之取强宗子弟。三等九品乃输赋多寡之分级,与兵制完全无关。(2)“郡守农隙教试阅”之误,陈氏已辨之(见前文),所谓“唐人追述前事亦未可尽信[38]”也。柱国之下,更有大将军、开府、仪同等节级督率,何劳乎郡守?(3)“六家共备”之换言,即许多物资须由府兵本人自备(参下节),其代价为“无他赋役”,即北魏时之“偏得复除”。《通鉴》一六三误改为“六家供之”,须知六柱国皆奔随入关之人,焉能家家都有大宗财产以供如许之府兵设备。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