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隋唐史 > 第17章完结

第17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隋唐史第17章完结

九年春,二次征兵,三月,驾幸辽东,四月,渡辽,六月,杨素子玄感反于黎阳(今浚县),渡河直逼东都,帝遂急去高丽而回。^咸~鱼`看^书` ,埂,鑫!醉,筷′

十年,又发天下兵,时民军蜂起,军多失期,帝以三月幸涿郡,七月次怀远镇。会饥馑,六军递相掠,复多疾疫,高丽亦困弊,遣使请降,并归上年叛人斛斯政,乃息兵,仍征元入朝,而元卒不至。

《东北通史》以为致败之因有四:(1)万乘亲征,遥为指授;(2)未立统帅,事权不一;(3)劳师远袭,饷馈难继;(4)敌势方强,无隙可乘(一九八—一九九页)。以如许之众,钤辖之远,而欲发纵指示,一切操于日事玩乐之独夫,根本已构成必败之条件。况当日“发鹿车。夫六十余万,二人共推米三石,道途险远,不足充糇粮,至镇无可输,皆惧罪亡命”,(《通鉴》一八一)敌稍能坚壁,旷日持久,就非退军不可。尤有进者,远击异域,利在精兵疾前,炀帝挟童稚之见,以为众必胜寡,殊不知师无纪律,阻手碍脚,稍有摇撼,牵动全军,人越多则致败之机亦愈多也。¢午·4?看-书′ ?庚/欣!蕞.哙.

第十八节 隋代经济发展之概况

隋朝统一,未及卅载而崩溃,经济设施,中间无大变化,本节只举出旧史记载之重要错误,使吾人对当日经济批判,不至建筑在错误的基础之上,至于设施细点,则俟唐史统言之。

人是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要明白南北统一后经济的变化与发展至如何程度,就得先了解隋代人口孳生的问题。

涉周、隋间户口数目,旧史有记载不确给人以错觉者两事:

(一)据《周书》六,建德六年(五七七)灭齐,齐有户三百三十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六百八十六,《通典》七所记,大数略同;《通典》又不知据某种史料,称大象中(五七九—五八〇)“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九百万九千六百四”。按大象在建德后,于理应包举平齐所得之户口,今户只增三十(依《周书》计)或五十余万(依《隋书》及《通典》计),似嫌过少;然据建德三年(五七四)募百姓为侍官、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之记载,尚可诿为别有原因。¨捖\本′鰰,戦/ \追*罪_芯_蟑^洁?独至人口则不然;北齐已有口二千万,中间并无天灾、人祸,何故两三年后,周之总口数只得九百万?又据《续高僧传》,周武灭佛,关山东西“三方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如果九百万已举北齐人口,岂不是佛徒占总口三分之一?处此极端冲突下,吾人只有设想《通典》所记大象中户口,系指北周原有区域而言,不包灭齐之数;说苟不误,则隋受周禅时有户约六百九十(或六十)万,口二千九百万,而《通典》所云,“后周静帝末授隋禅,有户三百五十九万九千六百四”,实漏计北齐户口之数。

(二)据《隋书》二九,大业五年(六〇九)“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通典》承上隋受禅而计其增加之户数云:“至开皇九年平陈,得户五十万,及是才二十六七年,直增四百八十万七千九百三十二”,后人不分析杜氏之数字,遂笼统地认为隋代经济跳跃上升之结果。但苟依(一)项所推论,则增加之数,户不过二百(或二百三十)万,口不过一千七百万,远不如杜氏计算之巨。抑开皇初,户数剧增,尚有内在原因:《隋书》二四称,“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文献通考》亦言,南北朝人“或以三五十户为一户,苟避科役。”总言之,开皇至大业,经过卅年生息,人口繁殖自是必然之事,然吾人不应过分强调其发展,呆板地认为户已增至二倍半,口且增至五倍也。依(一)项推计,人口之增,断不过百分之五十,与每岁约百分之二人口增加率相符。某些学者对于现象可有公式的(如人口增加率)偏偏不信公式,而不可能有公式的反而爱填公式,皆统计、逻辑之不明有以致之。

无论如何,人口既在增加,生产力自然日厚,《通典》七云:“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