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甘州回鹘史 > 第68章完结

第6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甘州回鹘史第68章完结

张承奉的失败不是偶然的。′6?邀~墈,书!枉? ^已¢发?布?罪*薪+漳¢截~在后梁与甘州回鹘结盟以对付归义军时,张承奉采取的对策是西结于阗,南联吐蕃、吐谷浑部。沙州与于阗的联系始自851年于阗独立之时,双方互通婚姻,于阗王称沙州张氏为舅。但于阗与沙州道路悬远,且隔以砂碛,因此,承奉在抗击回鹘时,主要依靠与之相邻的吐蕃、吐浑部的支援。而事实证明,联合吐蕃不足以抗拒回鹘。当时,吐蕃人在陇右、河西地区的力量主要为嗢末、六谷部,都集中在凉州(甘肃武威市)一带,中隔甘州(甘肃张掖市),难以赴援。而其他吐蕃人则散居各地,力量分散,不可能给沙州政权以有力支持。因此,在911年沙州归义军政权与甘州回鹘鏖战时,吐蕃援兵未到,而回鹘已兵临城下,张承奉只有投降。

当然,张承奉的失败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归义军政权自身的衰弱。沙、瓜地区在张承奉执政时期屡遭兵燹,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在张议潮和张淮深时期,战争主要在远离瓜、沙的伊州和甘、凉一带进行,即使在战争年间,瓜、沙还可以进行水利建设和正常的农牧业生产。而金山国时期,回鹘的包围圈日益缩小,瓜、沙地区直接成为战场,人民“分离异土”,“沿路州镇,逦迤破散”,势必会严重影响正常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咸~鱼/墈*书/ _庚·芯^罪¢哙_仅仅五六年时间,沙州政权就难以维持下去了。于是,张承奉不得不屈膝投降,完全放弃称雄河西的企图和名义上河西主宰者的地位,臣事甘州回鹘以求生存。《辛未年(911)七月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大圣天可汗状》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城下之盟的签订,对金山国政权来说,无疑是噩梦一场。张承奉先辈经过多年浴血奋战,以巨大牺牲和苦难换取的成果转瞬即逝,自然会引起当地人民的强烈愤慨。正如上引《辛未年(911)七月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大圣天可汗状》中所说的那样:“死者骨埋□□,生者分离异土,号哭之声不绝,怨恨之气冲天。”在吐蕃占领的多半个世纪中,沙州百姓曾饱尝异族压迫之苦难,经过殊死拼搏,始获得独立,但因张承奉的失误举措而引致的战败,使其斗争成果迅速化为乌有,再次对异族俯首称臣。从《辛未年(911)七月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大圣天可汗状》的字里行间,不难感觉到沙州民众满腔的哀怨凄婉之情。!比¢奇,中¢蚊?王′ `更~芯·最`全.

张承奉对甘州回鹘之战的失败,给此后沙州归义军政权的统治者曹议金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促使其在对外政策方面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方略,即一方面加强与于阗国的结盟,同时臣事甘州回鹘、高昌回鹘以维持和平局面和丝路的畅通,重新打通并加强与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和经济联系。这一策略使曹氏汉人政权能够以瓜、沙二州之地继续存在了百余年之久,更促进了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发展。

* * *

[1] S. 6161 + S. 3329 + S. 6973 +P. 2762 + S.11564《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荣新江:《敦煌写本〈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校考》,《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纪念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0页。

[2] 荣新江:《沙州张淮深与唐中央朝廷之关系》,《敦煌学辑刊》1990年第2期,第1~13页;杨森:《小议张淮深受旌节》,《敦煌研究》1999年第1期,第96~99页。

[3] S. 5516《望江南》,王重民校辑:《敦煌曲子词集》,商务印书馆1954年版,第318页。

[4] 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上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2页;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942页。图版载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59页。

[5] 《敦煌变文集》(上集),第114页;《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第931页。图版载《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0册,第259页。

[6] 《敦煌变文集》(上集),第115~116页;《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第932~933页。图版载《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0册,第2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