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 > 第51章完结

第51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第51章完结

1949年,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斯(Karl Jaspers,1883—1969)注意到该时间段内的这种变化。·0+0¢暁_税-枉- _已_发-布_醉,歆-蟑.结~他将这种情形称为“轴心时代”,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主要轴心或转折点。学者们对轴心时代的特点的描述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他们认为轴心时代指的是宗教和思想的传播更为便捷(不再局限于一地),且为信奉者认作普世思想的时代。除此之外,轴心时代出现了很多复杂的行为准则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而在同一时期,基于观察和数学计算的科学思维也开始出现。

大部分大历史学家都认为,轴心时代是在欧亚大陆的支撑条件下(尤其是城市化)才产生的。这些条件包括日益增长的交换网络,其中就包括观点的交换。人们的读写能力也广泛传播。城市生活艰难,人们需要归属于某个群体,也需要道德规范来帮助指导他们为人处世,尤其是在人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陌生人的情况下。帝国出现分裂的时候,通常新观念便会纷纷产生。

负反馈循环

从人类角度来看,这种反馈循环会导致人口衰减,因而是负面的。′p,a¨o¨p^a?o¨z*w~w_.-c/o,m+

目前为止,我们所提到的趋势都与扩张或崛起的帝国有关。但是,历史上也有许多衰败、倒退的帝国。其实,帝国的共同趋势是它们都遵循崛起和没落的循环。在帝国的生命周期内,通常都是在起初的正反馈循环后紧接着一个负反馈循环。负反馈循环是这样的:人口增长导致环境恶化,进而导致食物短缺,由此会引发矛盾冲突增加、疾病频发,最终又会导致人口衰减,并最终导致帝国没落乃至瓦解。有时,一项重大创新,比如灌溉的改进,就可以促进人口重新增长,于是,正循环会重新开始。

一位名叫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1766—1834)的英国牧师和经济学家注意到帝国历史更迭的模式。他根据这一模式总结认为,人口增长总是快于粮食供应,最终人口数量会由于粮食短缺而减少。他所观察到的这种人口的增长和衰减循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马尔萨斯周期”。~天\禧?暁^税+王^ ?追¢醉¨鑫?彰*劫?

到了公元1500年,国家和帝国控制了世界上一大半的陆地,而在公元1000年时只覆盖了6%到13%。但是世界上仍有许多人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或是有许多与文明毫无关联的农民,还有的人是依靠饲养动物为生的游牧人。文明社会的故事可能占据了文字记录的历史的大部分内容,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还有一些人继续以其他方式生活着。

中国文明概览

自农业出现到公元1500年,有一个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作为其他文明的代表。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在这本书里我们无法一一赘述。我们只是举一个例子,快速地看一下中国文明是如何出现、扩大和收缩的。

中国有两条大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山脉之中。一条河流向东流入渤海,叫黄河;另一条是长江,向东流入东海。

长江流域的气候比北方地区更为温暖,公元前7500年,这里的人们就开始培育稻米,到了公元前5500年,稻米已经完全被驯化成农作物。比起北方地区,我们对这片区域知之甚少,这是因为考古学家在南方发掘到的考古遗迹较少。

黄河流域的人自公元前7000年就开始种植粟米,到了公元前5000年,他们已经开始种植油菜籽、大豆,饲养猪,同时还种植大麻来制作衣物。村庄出现了,随着气候逐渐变得凉爽干燥,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在黄河两岸。公元前2000年,该地区的人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可能从美索不达米亚传入),他们骑马、驾驶战车,能够制造金属工具和陶器,还能养蚕获取蚕丝用于制作丝绸。商人们从中亚带回了锡、子安贝壳和珠宝。

到了公元前1600年,在中国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王国。大约公元前1600年,中国第一个大型国家——商朝出现了,它统治着黄河流域两岸的大片地区。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其统治区域向西、南扩张,其中向南扩张到长江流域,成为面积广大的帝国。文明的特征出现了——世袭王权、常备军、奴隶、父权制和书写。(中国人书写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