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 > 第15章完结

第1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第15章完结

恒星就类似于一颗缓慢爆炸的氢弹。′q!u.k\a`n\s~h+u¨w?u′.+c,o^m*最初气体云的坍缩用了大约10万年的时间。由于恒星核心周围的物质的压力,将中心的爆炸包裹在内,因此核聚变会持续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的时间。

其他事件有时也会加强恒星形成过程中的引力。一颗大恒星诞生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对周围氢和氦的气体云产生压缩,引发一连串恒星发生反应。有时一颗超大恒星在生命末期的爆炸(参见第4章)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一大堆氢原子中心一旦发生聚变,就形成了恒星,中心释放的能量传到原子物质的外围,恒星开始发光(即辐射)。第一批恒星发出的辐射,是宇宙中第一次集中的光线,这与遍布宇宙的宇宙背景辐射的昏暗光芒大不相同。

恒星(太阳)的结构

与所有恒星一样,太阳中心也发生氢原子的核聚变,外层则储存着更多氢。

恒星是物质和能量自动调节的系统。氢质子核聚变释放能量,产生巨大的向外的力,而引力产生巨大的向内的力,两者相互平衡。-求/书~帮_ `已¨发′布¢罪.薪′蟑`截,如果向外的能量的力稍微超过一点,恒星就会冷却,体积随之增大。这个过程会减缓核聚变,使得引力再次将恒星收缩变小,而这又会让温度升高,加速核聚变。这种负反馈环产生了所谓的“动态稳定状态”。它的工作原理就像燃气锅炉上的恒温器,室内温度一下降,火炉就会再次点燃。多数恒星都自行调节,稳定燃烧,但一些年代久远的恒星,其亮度则有规律性的变化。与星系不同,尽管自由飘浮在星系中的氢和氦比过去少很多,但今天依然有恒星正在形成。结果是,新恒星的大小和数量都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每年,银河系中约有10颗新恒星产生。

恒星大小不同,取决于最初形成时氢和氦气体云的大小。恒星中,我们了解最多的就是太阳了——一颗普通、中型的恒星,直径约是地球的100倍,质量约是地球的30万倍。体积最小的恒星差不多是太阳质量的1%,最大的恒星质量是太阳的200倍左右。质量相当于太阳的6倍或以上的恒星有潜力成为超新星。?狐/恋¢闻\血_ !追+蕞`新·章!节~(超新星的信息参见第4章。)

银河系呈现美丽的旋涡状,有上千万颗恒星分布其中。它之所以能够保持形状不变,是因为至今还没有与其他星系发生碰撞。太阳位于银河系外围的一个旋臂上。这个位置可是好得很,距离中心既不太近,也不太远,太近则超新星太多,太远则超新星太少,无法产生足够更重的化学元素,以供行星和生命的形成。

太阳和它的行星绕着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在轨道上运行。整个太阳系沿轨道运行的速度为200千米/秒(125英里/秒)。虽然速度如此之快,但太阳系绕银河系旋转一周,仍需2.25亿年左右。以这样的速度,你觉得地球已经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多少次了呢?(提示:你得知道太阳和地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

不过,为什么速度如此之快,我们却感受不到呢?奥妙就在地球外围的大气层是随地球而动的。跟我们一样,大气层受地球引力的吸引。由于同样的原因,地球日复一日绕轴自转或年复一年绕太阳公转,我们都没有感觉。我们自以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但实际上,我们同时朝多个方向快速运动。想到这一点,你“晕地球”了吗?

之前提过,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在4.24光年之外。也就是说,比邻星的光以接近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还需要4.24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地球,而太阳光到达地球,平均需要8分18秒。(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离太阳的距离是有变化的。)

地球距太阳与地球距最近的恒星两者相比是什么情况,可以做下面这个三步走思维实验。[感谢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他从约翰·卡西迪(John Cassidy)的《地球寻找》(Earthsearch )中借来了这个主意。]

1.想象在足球场中间,放一只足球,足球代表太阳。

2.走25米之后,放一粒胡椒,代表地球,与太阳相比,大小和距离都是成比例的。

3.再想象另一只足球,稍微小点,代表比邻星。你需要把它放在6500千米(40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