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普鲁士之战第4章完结
不过,波兰边境真正的难题在东面。~鸿?特*小′说′罔, _蕪~错+内!容′波兰出人意料地击败了列宁的军队后,双方于1921年签署的《里加合约》使波兰获得了一大片原属于苏联和乌克兰的土地。波兰东部的这片新领土上居住着大量俄国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波兰人很少。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勋爵曾建议按照一条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停战分界线划分边界,这条分界线远在《里加和约》边境线的西面,尽管这个建议被接受,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这条分界线的问题又在不同阶段带着细微但却重要的变化反复出现。
因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三个参与其中的主要国家都对这种安排不太满意。令德国愤慨的是,他们被迫将原属于西普鲁士的省份划给波兰,这使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他地区之间丧失了陆地连接。波兰人不满的是,他们没能控制但泽。俄国人气愤的是,他们遭受了牺牲,波兰人却获得了更多的领土。但泽市保留着强烈的德国身份认同感,尽管周边的乡村都是波兰居民。波兰也面临着相当大的难题,境内的非波兰居民非常多——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乌克兰人、犹太人和德国人。+咸~鱼\墈¢书·王. ~首_发?另外,西里西亚的波兰部分和前西普鲁士的局势一直很紧张,在那里居多数的德国人对成为波兰的一部分深感不满。
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其他地区的快速工业化对前普鲁士公国影响甚微,也许是因为这里缺乏推动其他地区获得进步的矿石和煤炭。另外,东普鲁士的孤立导致了持续的不确定性:她是否能长期属于德国?这也成为金融投资者的一个障碍。柯尼斯堡和埃尔宾(Elbing)这些城市是重工业之乡,特别是与造船业相关,但东普鲁士其他地区的经济状况却因为该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生活方式,在这几十年里变化不大。他们靠的是国家财政补贴,没有这种扶持,东普鲁士的农业经济就将崩溃,当地地主们支持德意志国家人民党(DNVP),该党秉承的是反社会主义政策,并支持所谓的“基督教价值观和德国家庭生活”。不过,尽管东普鲁士相对较为贫穷,并因为与德国其他地区缺乏一条陆地连接而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公和隔离感,但国社党的崛起却没能造成太大的影响。\暁?税_宅¢ ,更+欣~罪_全^1928年5月的选举中,纳粹党获得的选票不到1%,他们在德国其他地区的表现也很糟糕。当地的党组织混乱不堪,缺乏领导,希特勒决定,必须对此采取措施。与此同时,该党在鲁尔区却面临着一个不同的问题,几名强有力的领导者相持不下,都试图打压对方,以便让自己攫夺权力。为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希特勒命令鲁尔区的一名党领导,埃里希·科赫,去接管东普鲁士的党组织。科赫离开鲁尔区,结束了有可能造成纳粹党分裂的内讧,另外,科赫近乎无限的自信和能量也为东普鲁士士气低落的党领导们带去了深受欢迎的振奋。
科赫出生于鲁尔区的埃伯菲尔德(Elberfeld),是家里四个孩子中的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俄国前线服役,但在前线只待了很短一段时间,和平时期他在铁路上工作所学会的电报技术派上了用场。由于身患疾病,他在一所军医院里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他利用这段经历编造出一个在前线服役并身负重伤的故事。战争结束后,他积极参与了多项准军事活动,其中包括在萨尔区反抗法国占领的一次命运多舛的尝试,这一经历令他产生了一种观点:魏玛共和国太过孱弱,无法有效地领导德国。科赫是纳粹党最早的信徒之一,尽管起初他并不完全赞同希特勒的某些观点,例如“种族优越性”等。他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出任东普鲁士大区区长的任命,因为这能使他的政治野心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能让他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
在东普鲁士,科赫设立起一个错综复杂的“黑账户”,从而对相当数量的资金加以转移。今天已无法确定这些资金的确切数额,而它们的最终去向依然是个谜。这个办法也被用于创建“埃里希·科赫协会”,表面上,该机构是为了帮助实现产业化,并组织年轻的东普鲁士党员们接受培训。但实际上,它发展成一个重要的商业机构,在工商业界的许多公司里拥有利益,这些公司的经理和受益者大多与科赫有着密切的关系。部分公司是在相当可疑的情况下获得的,有时候是在它们的前主人犯了些微不足道的罪行而遭到逮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