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 > 第58章完结

第58章完结(2/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第58章完结

大学图书馆所藏的三件稿本在诸将士旁所贴满文黄签,均是战图中的众兵将之一。辨认功臣像可参见Niklas Leverenz,“From Painting to Print,” 51-53 与http://.battle-of-qurman. com.cn/e/left.htm,最后访问日期:2013年10月30日。\萝!拉\小_说~ _蕞·鑫¢漳?洁-庚!辛·哙^三件稿本的图版参见Niklas Leverenz,“Drawings,Proofs and Prints from the Qianlong Emperor’s East Turkestan Copperplate Engravings,” Art Asiatiquess 68(2013):39-60。

[53] 于敏中等纂《国朝宫史》卷十五《宫殿五·西苑中》,第539页。

[54] 于敏中等纂《国朝宫史》卷十五《宫殿五·西苑中》,第539页。

[55] 庆桂编《国朝宫史续编》卷六十五《宫殿十五·西苑四》,左步青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571~584页。

[56] 其中《国朝宫史续编》“西尽间北壁,回部全图”与《国朝宫史》“左壁为平定伊犁图,右为平定回部图”,“平定回部图”的方位不同。不知是记录有误,还是因后续的战役而更换了位置。庆桂编《国朝宫史续编》卷六十五《宫殿十五·西苑四》,左步青点校,第578页;于敏中等纂《国朝宫史》卷十五《宫殿五·西苑中》,第539页。另外,伯希和根据刘松龄(Augustin de Hallerstein)信件后记,据说宫内某处壁上先有大幅战图十六帧,推测就是紫光阁战图,而广为学者所引用,但若将本书本章与第六章依据《国朝宫史续编》所列,包含平定金川与廓尔喀等其他战图一并计算,或是同治十三年的《中海各殿座贴落册档》提及紫光阁楼下“战图四张”、“紫光阁楼上战图两张、紫光阁筵宴图一张、午门受俘图一张、郊劳图一张”、武成殿“战图五张”,都不足十六幅。事实上目前学界多预设十六幅《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铜版画》是从同样数量的紫光阁大幅战图而来,并视前述德国汉堡国立民俗博物馆藏《呼尔满大捷战图》半幅和私人收藏的残片为紫光阁大幅战图的一幅;由于残片上标有功臣满文名,天理大学图书馆所藏三件稿本有满文黄签,故推测后者可能即为大幅战图的稿本。然而若参照本书从《国朝宫史》与造办处档案等记录的讨论来看,铜版画未必是从大幅战图直接发展而来,文献记录中紫光阁悬挂的大幅战图并非十六幅而为七幅,且不包括《呼尔满大捷战图》。前述同治十三年的《中海各殿座贴落册档》所列,若对照《国朝宫史续编》与本书第六章的讨论,紫光阁楼下四张很可能即《平定伊犁受降》(伊犁全图)、《拔达山汗纳款》(回部全图)、《攻克噶喇依报捷》(平定两金川战图)、台湾战图,紫光阁楼上战图两张为《黑水围解》(黑水河打仗)、《阿尔楚尔之战》(阿尔楚尔打仗),武成殿的五张战图应有安南与廓尔喀战图,而其他三张详情不明(虽然《日下旧闻考》提及武成殿“东西两壁绘西师劳绩诸图”,然而其关于紫光阁与武成殿战图的记录很粗略,也与其他记录不符,容或将应在紫光阁的战图误植为武成殿),也显示清后期的记录与乾隆、嘉庆朝颇为一致,紫光阁内悬挂的平定准噶尔与回部大幅战图为七幅,而非十六幅。倘若如此,那么还有许多问题尚无法解答,例如,最后悬挂于紫光阁的战图样貌为何?是否如同《呼尔满大捷战图》残片所示包含满文将士名?没有标示满文将士名的《呼尔满大捷战图》半幅,与有标示满文将士名的残片,真的是来自同一幅作品吗?http://.battle-of-qurman.com.cn/e/left.htm,最后访问日期:2013年10月30日。网站即指出两者风格并不一致,虽然该网站似乎仍认为二者来自相同作品。如果依据《国朝宫史续编》最后悬挂于紫光阁的战图为七幅而不包括天理大学图书馆所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