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第19章完结
不仅如此,《剿贼图记》还展现了战争图绘在晚明的新发展。¨三*8·墈?书_枉~ +埂+辛·嶵!哙?如果《三省备边图记》出现了因应不同战场与对象的作战图式,各图均充满战争细节制造出战况激烈的效果;《剿贼图记》则跳脱描绘骚动交战场面的模式,而改用山水广景为背景,人物数量大幅减少,且活动只限于画面中有限的数隅。这种着重展现山水而缩减作战细节,以致叙事性减弱的特点,[154]与晚明戏曲插绘的构图从庭园人物转向山水广景,连带地叙事性降低的趋势一致。[155]从另一角度来看,《剿贼图记》在摆脱战争图式框架的同时,则于突显个别战役背景的部分有所强调。除了透过不同的山水景致区分出各战不同的场景,而免于《三省备边图记》各图式流于格套的呈现外,有时更针对战役所在的特定地景与活动,描绘出不同的战争图。例如《武林累捷图》(图1-19)利用人物尺寸与山势的对比,描画数名官兵攀爬峻山之貌;《河北贼散图》(图1-20)亦运用人物和山石比例,刻画军士于山间搜捕的状况;《冰坚贼渡图》(图1-21)甚至绘出大片结冰之河道,展现士兵捉贼渡河的场景。比起《三省备边图记》的战争图式,以及只置换地名和寇夷类别而极为类似的图名,《剿贼图记》的各图题名较具个别性,也呈现了描画不同战争地景的兴趣。
图1-19 明 玄默《剿贼图记》之《武林累捷图》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
图1-20 明 玄默《剿贼图记》之《河北贼散图》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
图1-21 明 玄默《剿贼图记》之《冰坚贼渡图》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
小结
虽然明代与边事和战争相关的绘画流传于今的很少,但上述三本留存的版刻图绘使我们一窥其演变与特色。?墈*书¢屋* \免`废·阅·黩¨不论是《安南来威图册》转换一般宦迹图来突出江一桂的事迹,还是《三省备边图记》呈现的各种作战图式,抑或是《剿贼图记》个别性的战争场面等,数十年的发展以及衍发的特质其实都颇有可观之处,也可见其益发流行的趋势。事实上,除了这三本标举出图绘的刻书之外,有些记述个人相关边事和战争事迹的书亦附有插图,如附有万历二十年(1592)序的《王公忠勤录》便有王重光《征蛮之图》、《抚蛮之图》,[156]附有天启三年(1623)序的《巡城录》之《围城日录》亦有刘锡玄(1574~?)《二月初八日西门御坡上贼、十六日北城开门杀贼之图》、《十二月初七日王军门解围图》等。[157]前者充满细节的构图与《三省备边图记》接近,而后者描绘特定日期不同守城进程的个别化呈现,则与《剿贼图记》类似;亦可见战争相关图绘,于明后期越来越盛行的潮流。[158]总体来看,晚明这些以当代战勋为题的版刻图绘,皆与纪念文官宦迹有关,乃前述明代官员视觉文化的一环。
余论
图1-22 明(传)仇英《倭寇图》卷 绢本 设色 32厘米× 523厘米 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藏
图1-23 明《抗倭寇图》卷(局部)绢本 设色 32厘米× 522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代战勋图盛行的范围很可能和宦迹图一样,主要限于官员圈,但其影响并非仅限于官员圈之内,而可能扩及坊间商业作坊。!t.i.a-n¢x+i*b`o¢o/k~.^c¢o′m.现存两件描绘嘉靖时期倭寇事件的绘画长卷——传为仇英的《倭寇图》卷(图1-22)(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藏)与《抗倭寇图》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1-23),[159]很可能是从纪念胡宗宪平倭主题发展而成的苏州片产品。此二卷虽然不尽相同,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本较为丽谨的人物刻画比较接近仇英风格,[160]中国国家博物馆本浅淡的青绿山水为吴派流风,但是制作时代应该都比画面描绘的嘉靖朝要晚,或为万历年间丰臣秀吉(1537~1598)侵略朝鲜,引发时人对之前嘉靖平定倭寇的新兴趣下的产物,[161]尤其可能是晚明苏州片作坊假托仇英与文征明等吴派画家的作品。[162]两卷的母题与构图几近相同,从卷首停泊靠岸的倭船、登上高处叠罗汉眺望的倭人、搬运赃物与火烧房舍的掠夺情形、成群走避的民人、官船与倭寇交锋相对的高潮,到最后官军队伍整饬从城门行军而来的描画都十分类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