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 > 第15章完结

第1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第15章完结

正如明代官员的战勋图既单独出现,也见于宦迹图中,上述这些宦迹图一再描画的内容,亦经常独立制作。+w`d?s,c¢w¨.·n¢e_t^尤其是鹿鸣宴、琼林宴以及待漏图,虽然传世的作品寥寥可数,但是明人文集中的记录却不胜枚举。换个角度来看,由于宦迹图的记录里详列各条目者并不多,上述归纳的常见内容其实不够全面,倒是可以从明人文集中经常出现的项目,逆推以补充其他描绘为官生涯的重要主题。前述出使、巡行的主题,就还有区分出边地者,如《题臧梧冈司寇行边图》[85]、《省边图》[86]。并有与观风合称,如《骢马观风图序》[87]、《题恩县行台屏风画使者观风图》[88]。从《观风图咏》之序说明其乃“录公善政懿哉”来看,[89]除了描绘官员出使地方的仪仗行列外,可能还有具体政绩的描画。如此和描画德政的《侍御使八闽陈公德政图》[90],或是《留犊图寄赠樊使君》[91]之类的主题亦相似。相关的尚有《观阙荣还图》[92]、《送别少司徒张公督饷北还图诗序》[93]等返回朝廷的题材;而面对天颜的光荣,亦有《傅曰川兄弟入朝图》[94]、《徐吏部父子朝天图》[95]、《面恩图颂》[96]等主题;甚至还有的以感谢帝恩来概括个人的为官经历,如《恩遇图序》、[97]《四朝恩遇图》等。′咸·鱼/墈*书,王· `毋?错\内¢容\[98]个人的仕宦荣迹之外,也兼及因任官远离双亲而生的思念,[99]如《题杨佥宪润思亲卷》[100]、《题宦游思亲卷》[101],或是仕宦之中庆贺父母俱在或寿秩之《具庆图为李岱给事中作》、[102]《杨给事归庆图》等图绘。[103]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明人文集中独立的事迹图绘,也有可能合为成套的宦迹图。例如描绘傅曰川兄弟的事迹,就有《入朝图》、[104]《雁行待漏图》。[105]林大春《井丹先生集》亦将《造士图赞》、《巡海图赞》、《迎恩图赞》、《劝农图赞》并置,[106]虽然未以统一的名称冠之,但很可能也是为同一人所作。

图1-13 明《陈伯友早朝像》轴 绢本 设色 102.4厘米×14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资料来源:杨新主编《明清肖像画》,香港商务印书馆,2008,第63页。

从这些种类繁多的题材记录来看,宦迹图相关的图绘在明代应该相当流行,而且也发展出固定的模式,并引发了不同的反应。?山′叶¢屋· *免.肺/跃_毒/虽然这些官员间流行制作的相关图绘之传世和出版有限,但对照文集记录,可以发现其中格套的存在。例如《陈伯友早朝像》轴(图1-13)刻画主角身穿朝服双手持笏,立于重重殿檐前的宫城门外,[107]和王材(1509~1586)所言的“自一命以上拜恩于朝,还旅舍必求绘事者貌之,其上则五云缭绕,重宫复殿,玉柱蟠龙,金棱栖雀,银河回合,碧树参差,约如圣天子临御之所。下则梁冠带佩,衣裳秉笏,曳舄逶迤,拱肃迟伫,于阙廷之外,名之曰金门待漏图”,可以说十分相近。不过,此格式显然有夸大之嫌,王材便言“然朝廷之典,非大礼称庆……皆幞袍靴笏而已”。[108]莫怪乎王畿(1497~1582)特别将其生平事迹的图绘名为《贱历图》,[109]虽然除了画其“穷苦诸图”外,亦包含“通仕诸图”,可见仍是在宦迹图的范畴之内,但很可能因为强调光荣履历的图绘过于泛滥,故以恰恰相反的“贱历”来宣示其不同流俗。相对来看,文官周煦为其寡母所赞助的《志穷卷四图》则特地不以男性官员习见的“履历图”名之,透过对照来突显出其母一生“青年守志”、“遗腹传芳”、“孤儿发科”、“四世承欢”的成就。[110]

相对于这些特殊的对比,其他非文官更多的是沿用仕宦相关的模式,[111]可见宦迹图的影响。非文官或袭用宦迹图系列,例如官刻描绘道士邵元节(1459~1539)《钦遣使臣赉敕征聘》、《钦命祷雨相》、《庆八旬合家欢乐相》等二十六幅像的《赐号太和先生相赞》,[112]刘大夏(1436~1516)题《杨参将出征小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