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102章完结

第102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102章完结

可以想见,既然王寿彭、刘春霖二位状元都出任民国总统府秘书,邵章、方履中等名翰林亦均出仕民国,上述多位癸、甲翰林再仕民国也就不足为奇。/二+叭¨墈′书?枉* /首¢发^所以,癸、甲翰林中“遗民”与“贰臣”互见,两方面人数均夥,且各有著名代表。

部属去留

如果说翰林群体因民国建立后,衙门裁撤,失去“家园”,故四散者多,民国后再出山者多从幕府做起,谋求保荐;民国肇建后,原先各部或直接延续,或有对口衙门,只是丢饭碗的旧人颇多。[129]那么,鼎革前后癸、甲进士中的部属又是如何自处的呢?

辛亥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帝逊位当天,癸卯科进士、农工商部主事郭家声感赋云:“楚风亦已竞,周德果然衰。早识金瓯缺,真看玉步移。痛逢殷甲子,忍说汉官仪。凤历标新纪,龙光易姑旗。”尾句云:“春明余父老,涕泗正交颐。”郭氏随后绝意仕进,以教书自给。[130]逊位次日,甲辰科翰林、时任邮传部员外郎的苏舆即挂冠而去,不久南下归家。其甲辰科同年、邮传部同僚姚华为此赋诗奉别云:“瞬息浮云变古今,悠悠天意最难堪。已翻揖让征诛局,犹见芬芳悱恻心。¨b/x/k\a~n.s`h*u_.¨c.o\m.集外来鸿遗老笔(每得翰简皆藏之,编入《来鸿集》中),霜前华发故人簪。怜君此去添憔悴,寂寞荃荪揽涕吟。”[131]姚华将苏舆列入“遗老”,自得苏氏之心。苏舆、姚华的同年同僚、邮传部员外郎王鸿兟乃癸卯科翰林郭则沄之母舅,虽是福建人,其实中进士前长期寄居郭曾炘、郭则沄父子京城寓宅。逊位诏书下,王氏在邮传部交代后,辞别诸同好,赴津安家。[132]迨郭则沄自浙江北返,舅甥相见,“黍离衔痛,相顾欷歔”。[133]而苏舆的同乡同年、邮传部参议陈毅,鼎革之际迁居青岛,与恭亲王、刘廷琛等人谋划复辟。

另一复辟干将,癸卯科进士、学部郎中陈曾寿早在武昌首义二日之后,即乘京汉路“早车南奔”,随后奉全眷到沪,直至十一月初七日返京。眼看形势不利,陈曾寿对密友许宝蘅说“宜少作无益之想”,遂于十二月初五日出京赴津,随后南下。[134]陈曾寿的学部同僚王季烈鼎革前系专门司司长,辛亥年新增补资政院钦选议员,在甲辰科进士中仕途甚显,“逊位诏下,遂即伏处津沽,躬耕自给,誓不入仕民国”。[135]癸卯科江西进士、吏部主事魏元戴辛亥后回乡,“置庄田湖渚间,日与农人相接,居然一野老”。·9¢5~k¢a\n′s^h-u^.\c!o`m′[136]江苏进士、内阁中书刘启瑞,“国变后蛰居不出”。[137]甲辰科甘肃贡士,后任吏部主事的祁荫杰,系吴可读之外孙,辛亥后回乡,杜门不出。[138]此类去职出京、不仕民国的癸、甲部属当还不少。

不过,也不乏鼎革后离职出都,但若干年后又再出山的实缺部属。癸卯科安徽进士、农工商部主事李德星于1912年去职返乡,1914年经安徽民政长倪嗣冲任为行政公署秘书。[139]甲辰科福建进士林栋原是礼部郎中,1912年回乡,随后入道尹幕府,1918年又竞选为第二届国会议员。[140]二人均在仕幕之间。下文看到的张茂炯更是“再出江湖”的显例。

如果说郭家声、苏舆、陈毅、王鸿兟、陈曾寿、王季烈等人均是以实缺部属挂冠去职,不仕“新朝”,那么,事实上有更多的癸、甲部属继续供职。王季烈的同年同乡单镇与章钰此前已迁居天津,“赁同院土屋数椽相依焉”。章钰系外务部候补主事,无甚职务,单镇则是农工商部实缺郎中,所以“布置就绪,回部供职”。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工商部次长王正廷代理部务,约单镇为首席秘书兼总务厅厅长。[141]癸卯科进士关文彬等25位旧人亦随后留用工商部。[142]1912年8月,内务总长赵秉钧任命班吉本、尚秉和、顾显曾、王扬滨等前民政部的癸、甲“老人”为该部技正,继续供职。[14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