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75章完结

第7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75章完结

另外两位教习是曹汝霖和钱承鋕。*鸿^特,晓*税-徃/ *首^发,光绪三十一年夏,他们与陆宗舆、戢翼翚、林棨等人一同参加了首届留学毕业生考试,但任进士馆教习则稍晚。带领引见单内,曹汝霖、钱承鋕二人的履历中虽与林棨都有“当差一年”的记录,但尚无“现充进士馆教习”之字样。[87]而是年六月初五日的《大公报》中,却已披露了二人教习的身份。[88]大抵引见单内的履历介绍,源于五月初二日留学生初试前后的自填履历,而当时二人尚未入馆。迨至七月十五日,张亨嘉的奏折中已明确称钱承鋕为进士馆教习。[89]因此,似可断定曹汝霖、钱承鋕二人在光绪三十一年五月间入馆。章宗祥与曹汝霖的密切关系为人所熟知,曹汝霖“初至北京”,即住章宗祥家。[90]与曹汝霖相比,钱承鋕在进士馆任教更久,后来进士馆改设京师法政学堂,他续任教习。所以,宣统二年十二月,学部奏奖仕学、进士两馆办学出力人员时,钱承鋕与二位“资深”教习陆宗舆、章宗祥均以“在事已满三年”,获得了“寻常劳绩”之保奖。?g`o?u\g!o¨u/k.a·n?s¨h?u~.`c_o?m^[91]

至此,诸位留学生教习(其经历和任教情况,详表5-4)终于会聚到了京师大学堂进士馆。

表5-4 进士馆初期留学生教习题名

表5-4 进士馆初期留学生教习题名-续表

“教习非师”:留学生的尴尬身份

科举时代,尤重尊师,天地君亲师并列,师的地位甚高。对于士子来说,“师”大抵分为受业师、问业师、书院肄业师和受知师,前三者皆亲炙教诲,受知师则系士子历次参加科举考试中赏识拔擢自己的考官,受知者,谓有知遇之恩。师生关系在人际关系网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人们所普遍重视。

京师大学堂重建伊始,仕学馆学员对留学生教习以门生自居,[92]类于书院肄业师。然而,进士馆开课,留学生登上讲堂,向新科进士传授“新知”,不幸的是,一开始便遭遇到了“教习非师”的窘境。简言之,在自视甚高的进士学员眼中,教习不过是新自外洋毕业的留学生而已,虽然实际授课并考成,毫无疑问做着老师的工作,但学员平日并不认他们为“老师”。+6!吆′看\书.枉/ ?已_发*布\嶵¨鑫·漳_结+教员章宗祥称:“馆中监督、提调,都为翰林先辈,循例认为老师;至于一般教员,除外国人不能不优崇外,中国教员,不过新自外洋毕业,犹属一介布衣,学员往往自称学员,而对称教员,以示与寻常师弟有别,非若仕学馆学员之谦逊,自始即以门生自居也。”[93]学员郭则沄谓:“教员学员不叙师生,其称学员曰某某君,或曰诸君。”[94]可见,在进士馆中,留学生教员与进士学员之间是一种特殊的“教习非师”(林纾语,详下)关系。

其实,进士馆刚开馆时,亦如大学堂其他学馆一般,授课者称“教习”、听课者称“学生”。然而,“学生不服教习”,在进士们的压力下,馆内很快做出调整,“将教习改称教员,学生改称学员,以明不敢当师生之称”。[95]百年之后,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可能会觉得这种“改称”无甚区别,甚至不无自欺。不过,须知“教习”之名与翰林院庶常馆“教习庶吉士”一职相关,教习庶吉士由翰林前辈任之,新点翰林肄业庶常馆中,例认教习为师。而京师大学堂进士馆之设,正是取翰林院庶常馆而代之,那些在进士馆肄业的翰林对此中深意洞若观火。因此,称“教习”无异是认“老师”,这是学员期期以为不可的。进士学员不愿认留学生教习为师,原因颇多。

首先,从年龄来看,1905年时,七位教员自25岁至31岁不等,比大多数学员要小,与少数学员年龄相仿。其次,与年龄相关的是辈分问题,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