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56章完结

第56章完结(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56章完结

题。当然,首场中国政治史事论题是取中与否的最关键因素,故就考试结果来说,二场策题的影响有限。

次年甲辰恩科,二场策题仍改观不大。第一道策题问学堂教育宗旨有三:陶铸国民、培养人才、振兴实业,何者为急。合观会试闱墨和朱卷集成及第六房、第十三房同门墨卷中所存答卷,除王季烈称政体已善之国(意谓立宪国)以陶铸国民为急,政体有待改良之国以培养人才为急,[77]段国垣以人才为急外,[78]其他答卷虽然内容不无差别,但结论几乎均以陶铸国民为急,真有千手雷同之感。虽亦不乏张茂炯其人,可以扼要述论19世纪欧洲战争及和约的历史,对日本雇用客卿的史事亦能侃侃而论,[79]然能如此者实不多见。况且此亦仅限于东西洋近代史而已。当然,考卷是一回事,能否考中,则要看考官如何校阅去取。

三 校阅取中的程序、标准与内幕

科举考试凭文取中,故考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科会试考官有何特征?同考官如何阅卷、荐卷,主考官如何取中、排名,有否标准?标准为何?较前有何变化?下文用癸卯、甲辰两科同考官日记、内监试日记、主考官书信、朱卷等材料,讨论以上问题。

考官构成

早在戊戌年废八股、改策论时,即有一种声音认为,骤改科举,不惟考生无所适从,即考官亦难其选。[80]然而,一心改制的张之洞不觉其为问题,面对“主司罕通新学,将如之何”的质疑,他论辩道:“应试则难,试官则易。近年上海译编中外政学、艺学之书不下数十种,切实者亦尚不少,闱中例准调书,据书考校,似不足以窘考官?且房官中通晓时务者尚多,总裁、主考惟司覆阅,尤非难事。”[81]据数十种编译新书即可考校衡文,张之洞的说法大胆得近乎荒唐。辛丑年四月,河南巡抚于荫霖仍担心骤改科举,考官乏人:“今以不习天文、地舆、兵法、算学之主司,而使之主天文、地舆、兵法、算学之文衡,势必以绚烂奇异者为工,而所取非浮夸诞妄之人,必剿袭剽窃之辈,求真才而才愈不可得。”[82]不过,头场中国政治史事论,考官相对熟悉,考试亦以此为重,所以考官也能勉强胜任。而对于考官的选拔和配置,在考差制度的规约下,清廷也力图简派相对趋新的人选,于是主持兴学的管学大臣赫然列于两科会试总裁之中。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