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49章完结

第49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49章完结

[62] 《张缉光致瞿鸿禨》(约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下旬),《瞿鸿禨朋僚书牍》第2函,近代史所档案馆藏,甲375-1。~如~雯!徃_ -嶵-辛+漳+劫?庚-欣¢快.

[63] 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第5册,第2702页。

[64] 罗志田曾指出大学堂与翰林院在功能上的“过渡”关系:“清季所设学堂,最初不过是要养成新型的‘大夫’以应付新的局势。特别是京师大学堂,入学者本是官员,在功能上近于新型翰林院。”罗志田:《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第191页。

[65] 参见《谕儿书》,施培毅、徐寿凯校点《吴汝纶全集》第3册,第597~598页;徐一士《一士谭荟》,第134、136页。

[66] 《张缉光致汪康年》(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廿一日),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第2册,第1787页。

[67] 满掌院学士崑冈已经衰病侵寻,即将退休,不足当此。王文韶与孙家鼐为咸丰元年辛亥恩科举人同年。,x.q?i_u\s·h,u¢b_a¨n`g_._c!o~m`当时也有类似的传闻:“某翰林请将大学堂改归翰林院,管学改归掌院学士,又请派一亲王为监学大臣,盖欲阴掣大学堂之肘也。”《大学要务汇志》,《新闻报》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第2版。

[68] 《张缉光致汪康年》(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廿八日),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第2册,第1795页。

[69]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第70页。

[70] 李国荣主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军机处随手登记档》第161册,第288页。

[71] 参见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第160页。

[72] 《时事要闻》,《大公报》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廿四日,第3版。

[73] 进士馆首任监督为支恒荣,学务提调为华学澜。教习的详情,参见韩策《师乎?生乎?留学生教习在京师大学堂进士馆的境遇》,《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李林《晚清进士馆研究:天子门生的转型困境与契机》,新竹《清华学报》新44卷第1期,2014年3月。¨第¨一/看¨书!徃? \已?发,布.罪?薪.漳*結+

[74] 胡思敬:《致同邑诸公论学堂书》(光绪三十二年),《退庐全集·笺牍·奏疏》,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444),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第450~451页。

[75] 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国闻周报》第6卷第26期,1929年7月7日,第56页。

[76] 郭则沄:《十朝诗乘》,林建福等校点,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4册,第801页。

[77] 《致张野秋》(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2册,第106页。

[78] 参见徐一士《一士谭荟》,第134~139页。

[79] 参见《北京近事述闻》,《中外日报》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廿一日,第2版。

[80] 《北京近事述闻》,《中外日报》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初十日,第1版。

[81] 参见《北京近事述闻》,《中外日报》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十九日,第1版;《北京近事述闻》,《中外日报》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七日,第1版。

[82] 此期任职于大学堂的罗惇曧就说:清末设进士馆,“进士皆大怫,诸翰林以不得即散馆、考试差为大戚,怨张尚书百熙甚深”。罗惇曧:《宾退随笔》,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256),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第265~266页。

[83] 《论明岁恩科不必举行》,《中外日报》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二日,第1版。

[84] 《读本日报端恭录上谕谨注于后》,《申报》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第1版。

[85] 《译第五十七号〈京津时报〉论本月初二日上谕》,《大公报》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九日,第1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