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第133章完结
因此,我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甚至还不如我们对月球背面的了解。′天^禧_晓?税*王+ ·已*发?布/最_欣,彰?結¨这种状况令一个人感到难以接受,他就是雅克·鲁热里。
重建失落的亚特兰蒂斯——水下科学工作站
当大家称这位法国建筑师为疯子时,他大概会认为这是一种奉承。他本人就认为作家凡尔纳是一个疯子,但他依然为凡尔纳感到痴迷。对于鲁热里而言,疯狂是对保守和缺乏想象力的反击。大约 30 年的时间,这位自认为是现代尼莫船长①的建筑师一直住在塞纳——马恩省河上的一艘游艇里,坚持设计他的先锋派潜艇和海底住宅。
1973 年,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委托他设计一个完整的“海底村落”,不久后,美国人实现了他的“水村落”(Aquabulle)计划。这是一个位于水下 35 米处的透明住宅,鲁热里的这个设计理念来自于肥皂泡。
另一个项目是 1976 年的“小石屋”(Galathée)计划,有 6 位科学家在这里居住、工作了半年之久。这个建筑的结构一目了然:鲁热里用了 56 吨钢材和玻璃建造了这个地方,它了无生气,就好像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乔·韦尔斯的火星车跟一只青蛙配对后的产物。-6/邀¢看/书^惘. ^耕~鑫·蕞`全?对于鲁热里而言,采用这种设计的原因很简单:在陆地上,我们总能想起几百年来的建筑传统,对于建筑大师而言,就好像在便利商店里探囊取物般。而在这个世界里,压力不断增加,水流冲来冲去,空气严重不足,任何历史都无从谈起。鲁热里说: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呢?难道不应该向那些英勇地适应环境的生物们学习吗?
因此,这位法国人后来把精力投入到仿生学中。他所模仿的不仅是外表,还包括功能。结果往往令人惊讶地简单,比如说,既然海洋生物们对机械驱动物体很不欢迎,那为什么不拿掉马达呢?因此他造出了一个小型的水下实验室,它可以利用水流在海中漂浮,就好像水母和樽海鞘纲生物一样。在“观察海洋”(Ocean to Observe)计划中,这种装置的自然运动方式使鲁热里可以更加接近观察的物体,因此他的想法愈来愈大胆。他设想一种有人驾驶的潜水站,能够 24 小时不间断地工作,非但不会吓着动物,反而会吸引它们。/0.0~暁+说`网¢ ?首^发\他一直在探讨水母和冰山的动力原理,研究海马和 NASA 的航空飞船设计,他的制图板上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鲁热里设想着一种海洋飞船的模型,“海卫星”(SeaOrbiter)——这种美妙的未来形象,足可让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嫉妒至死。
现在,“海卫星”还只是一个 3.5 米高的模型,但是只需几年时间,这个水中工作站就会投入使用,并且引发海洋研究的一场革命。专家们喜欢把“海卫星”比喻为庞大的海马,但是又很难对它进行归类。它像一艘能够穿越克林贡②的旗舰,又像是一座浮动的大教堂。它高达 51 米,由直径达 10 米的圆形缆绳进行固定,而漂移的特点又很像一座冰山。在一个超大的浮标之外,还有两个模块。通过舷窗和全景窗,人们可以随时观察水面上下的世界,因为这个白色的铝制结构只有 1/3 浮在水面上,剩余 31 米隐藏在水面下。整个结构共有 8 层工作空间,看上去跟一座大厦没什么两样,只是大部分都泡在水下。
那里的一切都非常有趣。共有 18 名工作人员,其中 10 位都生活在枯燥乏味的环境中。除了厨房、起居室和卧室之外,这些深海勘探队员们还要整天待在装备齐全的实验室内,进行声学和生物学方面的长期研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海洋飞船的多层高压模块,它可以让水下空间的内压与周围水域的压力彼此适应。研究者在下水之前,无须再浪费时间进行减压操作,他们只需钻进一个塑料圈里,穿过一道闸门,滑到外面就可以了。潜到水下 35 米变得易如反掌。
科技的便利当然也需要人们付出代价,那就是隔绝。这里的隔绝指的并不是囚禁。人们可以向上移动,但是得付出一定的代价,高压区与“海卫星”露在水面上的区域是密封隔离的。在海平面以上,气压为正常值,那里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后勤物流工作。这里不时吹来凉爽的海风,有导航与通信仪器,人们可以站在舰桥上瞭望辽阔的大海,或在宽阔的露天平台上观赏鲸鱼、海豚、海浪和天边云彩。整个庞然大物是由空气驱动的。就理论上讲,“海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