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第44章完结
然而正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情况恰恰相反。′q!u.k\a`n\s~h+u¨w?u′.+c,o^m*物种灭亡是因为不能适应产生变化的环境,只好为那些能适应环境的新物种腾出空间。有时物种也能凭自己的能力改变周遭环境,就像制造氧气的细菌一样,两者其实是一体的两面。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死亡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们的星球上有不断漂移的板块,有剧烈变化的气候,有亚热带的烈日当空,也有两极的寒冷刺骨,再加上勤奋的火山运动——这样的星球也不断要求进化女神随时调整思路。这一点我们也得时时铭记在心,因为一方在制造氧气的时候,还有人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从表面看来,白垩纪时期的世界犹如伊甸园:温度适宜,物种丰富,植被迅速生长。菊石精心装扮其螺旋状外壳的纹饰,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一种颓废。也在这一时期,让所有小学生心惊胆战的粉笔储量大大增加——都是浮游生物惹的祸——单细胞动物死亡后,外壳在海底大量沉积,并且在那里累积了密密麻麻的碳酸钙。严格说来,今天我们用来涂写黑板的粉笔其实是微生物的残骸,但这种事还是不要告诉孩子为妙。+m_i!j+i~a_s~h,e`._c+o!m/
然而第二眼看过去,地球其实并没有那么漂亮。盘古大陆已分裂,冈瓦纳也在解体。印度向北漂移,南美向西,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大陆业已分手,洋流只得另外取道;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了大片陆地;落基群山合为一个完整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成形;非洲推挤着欧洲,挤压忒修斯海,此时海岸之间已不再遥不可及。当然,地质构造的压力也使地球动荡不安。可以想象一下,几百万年间,地球一直很不安分,恐龙坚持了如此之久,几乎是一个奇迹。
另一种观点同样要修正。当我们说恐龙活了 1 亿 5500 万年时,给人的印象是每一个物种都骄傲地存活了 1 亿 5500 万年。事实上,中生代的若干物种都只坚持了几百万年,然后就被其他物种取代了。其中生活在三叠纪初期的类哺乳四足动物水龙兽与上白垩纪时期巨大的两足肉食性恐龙就少有相似之处。
单单谈论恐龙存活的时间并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我们还得花些功夫研究一下那些鲜少被提到的其他物种:地底下是尖鼻哺乳动物经常活动的地方;天空属于会飞的蜥蜴类,但中生代晚期已有大量的鸟类在森林上空盘旋了;而且如果那时的人们打算造一艘方舟,就不得不再多造三艘给昆虫;鲨鱼抗议了:我们也存在!蟹、腕足类、贝类、菊石、箭石以及有孔虫,都有权利要求至少和恐龙同等重要的地位。/幻+想/姬\ `冕-废_岳+黩′凭什么叫恐龙时代?其他物种群起抗议了……
难道只有死后才能出名吗?一只腕龙跟 550 亿只跳蚤相比算得上什么?
我们还是接着谈“死亡”。
在著名的恐龙灭亡话题上,人们脑中还存有一些糊涂的观念,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去大自然中找答案。想象一下,一只黄蜂、一只蜘蛛、一只蜜蜂、六只蚜虫和一大一小两只苍蝇和睦地分享着花园桌子上一平方分米的空间。它们相处得正如胶似漆时,你拿起了一个苍蝇拍,将这个小团体打得稀里哗啦,所有动物都在这闪电一击中丢了性命——简直是一次小规模的屠杀。原因很明显,它们都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你摧毁了一场糊涂的集会。
然而你可能会惊异地发现一种新状况:大苍蝇死了,小的依然活着;蚜虫虽然蹦走了,但后面的蜘蛛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蜜蜂头晕目眩,黄蜂却无辜地问:“出了什么事?”
事实上,著名的白垩纪——第三纪过渡期正是这种情况。
当白垩纪过渡到第三纪时,众多物种纷纷死亡。陆地动物凡是体长超过 1.5 米的都消失了,95% 的浮游生物也惨遭不测,贝类和腕足类更是举族灭亡。会飞的爬行动物则永远失去了起飞的能力。令人吃惊的是,鸟类却几乎毫发无损;虽然所有的海洋爬行动物都命丧黄泉,淡水里的鳄鱼和大海龟却幸存了下来;鲨鱼也轻松脱险,而所有菊石和箭石都成了牺牲品。这次大规模的死亡事件似乎带着一种“灰姑娘”原则——好豆子拣进盆里,坏豆子吞进肚里。奇怪的是,植物世界的损失不大,虽然死了一些显花植物,但大部分森林蕨类植物依然郁郁葱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关于恐龙的灭亡,进化史学家长时间以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