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曹雪芹小传 > 第6章完结

第6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曹雪芹小传第6章完结

以上,主旨是为了说明我上面提出的那一观点:我们如果不从所有各方面的历史传统来研究,那我们对曹雪芹和《红楼梦》恐怕是不能充分了解的,而就我所见,汝昌对于此点独能深有体察。_兰\兰_雯_血` ¢免·废¨粤^犊\这是我在序言中想要表述的中心意思。

秋醉高林一洗红,九招呼彻北南东。

文挑霸气王风末,诗在千山万水中。

久驻人间谙鬼态,重回花梦惜天工。

伤幽直似讥时意,细细思量又不同。

这诗自然只是写我个人久居海外的一些小感触,但如移作咏曹雪芹,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当。汝昌读了便静静地说:你诗作到这样,我们是可以谈的了。于是我们一谈就谈了整个下午,还谈不完。临别时,天色已黑,照了几张相片,光线都有点太暗了。过了几天我就回到了美国,把当时合照的几张影片寄给他,还在每张上面写了一首小诗,现在录在这里:

燕京与周汝昌学长兄畅论《红楼梦》,归来得书,即以所摄影片奉寄,各系小诗 (一)

故国《红楼》竟日谈,忘言真赏乐同参,

前贤血泪千秋业,万喙终疑失苦甘。!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

(二)

百丈京尘乱日曛,两周杯茗细论文。

何时共展初抄卷,更举千难问雪芹。

(三)

逆旅相看白发侵,沧桑历尽始知音;

儿曹若问平生意,读古时如一读今。

(四)

光沉影暗惭夸父,一论《红楼》便不完,

生与俱来非假语,低徊百世益难安。

这些诗寄去后,很快就收到汝昌的回信,里面附有他答我的七律一首:

得策纵教授学长兄惠寄照片,为京华初会之留念,四帧之侧,各系新诗,拜诵兴感,因赋长句却寄   襟期早异少年场,京国相逢认鬓霜。   但使《红楼》谈历历,不辞白日去堂堂。   知音曾俟沧桑尽,解味还归笔墨香。 诗思苍茫豪气见,为君击节自琅琅。

(自注:姜白石词: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第,一*看~书?旺! ~追?蕞\歆/漳+踕`) 这首诗不但适切地写出了我们当时谈红的情景,也表现了当代研究红学者的一些感触。 现在这空前的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议即将在美国召开,并已邀请汝昌和世界各地其他红学专家前来出席。恰好他的《曹雪芹小传》也正要出版了,我且匆匆写下一首小诗,来表示预祝这两件盛事,并且用来结束这篇序言:

传真写梦发幽微,掷笔堪惊是或非。

百世赏心风雨后,半生磨血薜萝依。

前村水出喧鱼乐,野浦云留待雁归。

且与先期会瀛海,论红同绝几千韦。

(自注:前村句用杨万里《桂源铺》诗意)

周策纵   1980年1月25日

于陌地生·威斯康辛大学

一 由此说起

我们有句老话:"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注:按此语来源当出《史记·孔子世家·赞》:"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又同书《屈原贾生列传·赞》亦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至《孟子·万章》:"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乃为另一义。)这话也有时被误解误用为"读其书,想知其人"的意思。不管怎样吧,反正可见"书""人"总是那等紧密相关。《红楼梦》的读者,大都因为想见其作者为人而更想知其人;而如果我们真能够稍知其人--曹雪芹--的话,就一定会反过来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这部"隻立千古"(注:"隻立千古",借用梁启超评《红楼梦》语。梁氏学术、文学观点如何,非本书评论范围,但他给《红楼梦》下此四字评语,实觉最为简切。)的长篇小说名著。

《红楼梦》,这"书"具在,流览研读,尚称方便(注:说"方便",是相对地、比较地而言之;若认真论及《红楼梦》的版本文字,那问题也很复杂,因为这部书很早就遭到严重篡改,须辨真伪。);而曹雪芹,这"人",却还是一位我们努力想知而未能的人物,直到今天,我们所知于他的,仍旧是异常地有限,或者说,我们对于曹雪芹的知识简直是可怜得很。正因如此,想知之心就愈切,十个人有九个是提起曹雪芹来都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