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民国人物传记第68章完结
[53] 《傅增湘致蔡元培》(1919年3月26日),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1984,第286页。/幻+想/姬\ `冕-废_岳+黩′
[54] 说详罗志田《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
[55] 许氏的话引自胡适1914年12月9日日记;梁启超:《给孩子们的信》(1927年5月5日),收在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第1131页。
[56] 鲁迅:《科学史教篇》(1907年),《鲁迅全集》第1卷,第33—34页。
[57] 《鲁迅致徐炳昶》(1925年3月29日),《鲁迅全集》第3卷,第25页。
[58] 《胡适致翁文灏》(1937年5月17日),《书信选》中册,第357—358页。
[59] 毛泽东曾在湖南组织“问题研究会”,这样重视“研究问题”的在当时国内还不多见。参见汪澍白等《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历史研究》1980年第5期;恽代英信见《年谱》,第73页。¢如,雯¨徃+ ′追*醉\鑫·彰`结?
[60] 余英时:《激进与保守》,第216页。
[61]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62] 胡适:《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1922年),《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149页。
[63] 林语堂:《机器与精神》,《林语堂论中西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第65页。
[64] 胡适:《整理国故与“打鬼”》(1927年2月),《胡适文存》三集卷一,第211页。
[65] 《谈话录》,第220页;林、蔡往来信函载《蔡元培全集》第3卷,第267—275页,下文引及不再注出;陈独秀语见《新青年》第4卷第6号,1918年6月15日,“通信”栏。
[66] 傅、陈之言分别载胡适日记,1929年4月27日和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三联书店,1983,第323页。
[67] 《钱玄同致胡适》(1921年7月28日),《胡适研究丛录》,第238页。
[68] 鲁迅:《青年必读书》,《鲁迅全集》第3卷,第12页。,求*书.帮_ /已!发?布.最?欣·璋-结·
[69] 《口述自传》,第230页;郑振铎:《林琴南先生》,收在钱锺书等《林纾的翻译》,商务印书馆,1981,第17页;胡适日记,1916年7月22日。
[70] 《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1日)所载胡适撰“通信”;陈独秀:《我们为什么要做白话文?》,《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第104页。
[71] 郑振铎:《林琴南先生》,《林纾的翻译》,第1页。
[72] 《年谱》,第88页;《新青年》第8卷第4号,1920年12月,第5—6页(栏页)。
[73]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第7页。
[74] 余英时师对此有精到的分析,参见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75] 胡适日记,1914年9月13日;《吴虞日记》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第599页;《胡适致汤尔和》(1936年1月2日),《书信选》中册,第295页。
[76] 《闻一多全集》(12),第50、52、380—381、402页;第2卷,第367—368页。参见余英时《激进与保守》,第207页。
第七章 讲学:但开风气不为师
从较长时段的观念看,胡适最持久的成绩就在于提倡白话文。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今日就正在使用白话文;在可预见到的将来,也不会被取代。但是在胡适回国之初,如余英时师指出的,他的思想“在上层文化领域之内所造成的震动却更为激烈、更为广泛;他在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之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原因”。胡适在近代中国的影响遍及哲学、史学、文学、教育、政治等各种思想和学术领域。自他得名以后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始终是学术思想界的一个注意的焦点”,无论是誉是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