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任正非正传 > 第55章完结

第5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任正非正传第55章完结

2000年前后,华为公司通过业务外包,进一步将非核心业务“砍掉”。`咸*鱼+墈.书′蛧′ .追*罪¨芯·章~結′这一次主要涉及公司的生产环节,包括制造、组装、包装、发货和物流。为了平稳过渡,也为了妥善分流和安置原部门有关人员,华为出台了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鼓励原部门主管和骨干内部创业。注册成专门为华为公司服务的EMS代TT厂,或者其他服务商,业务上受华为公司供应链管理部管理,经济上独立核算。没有了华为的员工身份,这些内部创业的工厂所雇用的员工就和社会上的平均成本扯平了。而创业团队就变成了股东和管理者,实现了平稳过渡,保障了改革后华为产品的EMS生产(代工生产)质量,同时也把制造成本结构性地降了下来。在深圳市就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分包商专门为华为服务。这样做不仅发挥了专业分工的优势,而且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管理难度,提高了华为供应链的竞争力。现在华为基本实现了零库存和一周内交货的快速反应能力。

经此整合后,华为变成了一个真正没有生产车间,也没有库存的ISC管理典范。¢幻`想¢姬? ¨追\嶵¢鑫?璋?劫?保留的只是两项核心业务,一个是市场,一个是研发。因为华为一向认为市场是公司的生命线,所以公司38%的人力资源都投在了市场部。即便是这样,华为的市场订单在履行中也有很多业务被分包出去,如工程安装、设备运行维护、客户接待、客户培训、市场调查等,都会经常分包给那些专业的中小企业。这样做华为不仅可以减少工资支出,而且可以控制居高不下的差旅费。通过专业分工和公开招标,大大降低了市场运作成本,同时提高了服务质量与效率。

为了做得更彻底,任正非对研发部门也进行了整合。虽然研发业务属于核心业务,公司也投入了48%的人力资源,但是华为仍然把那些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的纯软件业务外包出去,因为这些工作只要“软件灰领”就能够胜任。华为给予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熟手”工程师的外包工资是每月8000~10000元,而改革前华为自己雇用的初级工程师的人均成本是每年20万元,外包可以节约将近一半的成本。-墈?书^君/ !庚~新.最*快?2005年,华为的外包工程师人数据说有2万多人,仅这一项就为华为节约了20亿元。也许,华为的研发部门以后会演变成没有软件程序员编制的部门,令人难以想象中国最大的“嵌入式软件”制造商几乎没有软件编程工程师。

而华为保留的是“核心业务中的核心业务”———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以及产品项目经理,因为他们决定了企业的先进性和竞争力。软件编程工作则变成了“核心业务中的非核心业务”,完全可以交付给批量生产和成本相对低廉的“软件工厂”的“软件灰领”去做。

与“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的变革相比,变革“集成供应链”流程对华为的挑战要大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它变革的覆盖范围更广,既包括公司内部的销售、采购、制造、物流和客户服务等多个业务系统,同时还包括企业外部的客户和供应商。因此,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影响整个ISC链条运作绩效的改进。“集成供应链”要运行良好就需要整个产业环境所有环节运作能力的提升。在中国,企业外部环节(客户和供应商)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整个绩效的改进。

而且,虽然当时全球范围内“集成供应链”的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差别很大。与“集成产品开发”在IBM已经成功实施多年的成熟度相比,IBM自己也还正在实施自己的“集成供应链”项目,所以华为没有现成可以学习的模板,只能在供应链理念的指导下,以华为以及客户的现实为起点摸索着开展。

实际上,华为请IBM带给自己的集成供应链,所指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采购环节,而是包括了从采购、库存管理、生产制造,一直到产品交付与售后服务的所有业务环节,其原则是通过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保证实现供应链的两个关键目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任正非就曾经说:“ISC(集成供应链)解决了,公司的管理问题基本上就全部解决了。”

五、细化人事考核指标

人事考核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自从有了企业,就已有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事考核。“人事考核”在美国被称为“劳绩评价”;在日本叫做“人事考评”。

随着企业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