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不必读书目 > 第33章完结

第3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不必读书目第33章完结

《杜骗新书》里的一些骗术,福寿绵长。?咸`鱼?墈`书. ·毋,错*内/容¢往前说,宋代洪迈《夷坚志》“关王幞头”条,记潼州关公庙的巫祝,偶然发现某人的相貌同庙中黄衣神像极为相似,便托这人到市中定造一个大幞头(一种帽子),店家久不见来取幞头,后至庙中,见黄衣神像,正是来店令造大幞头的人,“悚然谓为神,立捧献之,事寖淫传,一府争相瞻敬”。《杜骗新书》中“僧以伽蓝诈化疏”条,与此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一个骗财物,另一个骗人信奉,正是同一渊源。往后说,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这和尚积年剃了光头,把盐搽在头上,走到放牛所在,见那极肥的牛,他就跪在牛跟前,哄出牛舌头来舔他的头。牛但凡舔着盐,就要淌出眼水来。他就说是他父亲,到那人家哭着求施舍,施舍了来,就卖钱用,不是一遭了。”这个故事,正是《杜骗新书》中“和尚认牝牛为母”条,区别只在一个是公牛,一个是母牛,故有认父认母之别。再往后说,晚清丁治棠《仕隐斋涉笔》写小偷对布贩说,我要偷那家的茶炊壶,你看见了,不要声张,布贩说,你偷他东西,关我什么事,我才不吭声。·兰!兰′文-学¨ ,嶵/欣\漳`劫¨埂,欣.筷~布贩很有兴趣地张望了半天,也不见炊壶被偷走,回头一看,自己的布少了好几捆,这个故事,正是《杜骗新书》中的“诈称偷鹅脱青布”条。

再往后说……再说就到了今天了。我看电视里、报纸上,往往说些案例,教大家小心,便想那些职业骗子,在在皆有,并不是社会的大患,何况骗有大小先后,有的人自生至死,始终在一大骗局中,却日日小心戒惕,提防自己的邻人,提防无辜的路人,提防一些鸡零狗碎之事,未免见树不见林了。

不读樵歌

《樵歌》是宋代诗人朱敦儒的集子,不过,这里只是借来做个话头,不尽是在说它。

渔樵是古典文学里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单看这两个字,大家就觉得诗意盎然。上山打柴,大概自从人类懂得用火,便开始有了,既耗力气,又费衣服,难怪花了若干万年,才想到要赋予它诗意。现在我们读古诗,看旧画,一致同意,荒山野岭,在曲曲折折的樵径上,一个看起来很高兴的樵子,担着轻飘飘的一担樵薪,嘴里唱着樵歌,该是多么浪漫!如果在山里撞见这样一位樵客,就像遇到了山水的地主,神仙的门童,我们自然是要拿他当钟子期,而不是朱买臣的,再也想不起非法采伐之类的俗词,满心都是遇真的欢喜,恭恭敬敬的,问一问路,而樵夫,按照他的行业规范,要用手漫指一下,然后喝着歌儿走开。/精~武¨暁?税\枉· !已′发.布,最~欣/彰~截*

渔樵的诗意,并不一定需要读过些旧诗,才能感受到。在最有名的几部旧小说里,《三国演义》,一开篇就唱:“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专写粗人的《水浒传》,里面的樵夫则唱“我今上山者,预为下山谋”云云,也不是一般人物。《西游记》第九回,甚至塞入长长的一大段渔樵问答。所谓俗文学,看来也是雅人做的;诗人的成功创造,大家迟早都享用得到。

有一个词叫“樵隐”,大概是谢灵运最早使用(“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和谢灵运同时的,有一位鲍照,也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是记山水的名篇,末尾有几句是:“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孤鹤游鸿,已经是公认的意象,把樵子舟夫和它们并列,说明在他的时代,渔樵的诗意已有所普及。早在东晋便有人谈到“樵岩之乐”,但真正建立起一致的趣味,还得说是在谢、鲍的时候。打那以后,诗里写樵,画里画樵,连人名斋号,也梦樵忆樵,除了真正打柴的,谁都知道樵采是非常风雅的事。

除了在美丽的画面上摆姿势,樵夫有时还被认为是有来头的人,人生的领路人,山中的哲学家,—六祖惠能不就曾砍过柴么?汉朝人的虚拟人物,是乌有先生、亡是公子之类,到了宋代,常虚拟渔夫和樵子,一问一答,解释人生的大问题。饱读诗书的人,居然会向目不识丁的人,献上智力的王位,也是奇怪的事。

到后来,更有一种流行的见识,以为古往今来的荣耀,到最后都付渔樵一话,不值得追求。在古代标准的读书人那里,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是在一起的,除此之外,也不大有什么想法。这两条路走不通后,就有点不知所云,生活上,可以隐遁山林,头脑呢,总不能自令昏迷。其实,古代社会,并不像他们有时骂的那样失败,只是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