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不必读书目 > 第18章完结

第1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不必读书目第18章完结

骈体文的缺点之一,是这种平行的文体,帮人脑子变懒,功夫用在字面的联属,而不是多想一步,比如苏彦《秋衣长》中有这么两句:“时禽鸣于庭柳,节虫吟于户堂;零叶纷其交萃,落英飒以散芳。~看/书`屋?晓-税^王/ ·已~发?布_醉¢欣/璋`节`”表面看,对偶的前后句子,各说了一事,其实后者受制于前,前句一写出,后句跟随而上,并不需要想像事物的实际情形。

尽管如此,我还是主张中学课本选几篇魏晋南北朝的赋体文章。汉语是单音节语言(起先亦曾是多音节的,但那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又失掉了大部分辅音尾,急促而硬,文章要顺口,得在声音上多下点工夫。隋朝有一位叫李谔的官员,上书请禁浮华文风,批评齐梁文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说得不错,然而他老先生这两句,恰是骈体,看来汉语本身的一些特点,对文体的影响,不容易对抗。为什么小孩呼帽为“帽帽”、袜为“袜袜”,为什么《诗经》里有那么多的重言词,为什么汉语的双音词在使用上压倒了单音字,我们的语言,需要不少的羡余,才说得好听,写得好看,这是没办法的事。,吴/4\看·书~ `追~嶵?欣.彰/劫?

尽管古音流变至今,差别已经很大了,但六朝赋文,仍然是最好的训练,帮助我们处理汉语的声色,感受形式之美。中学语文中的文言阅读,自然不是要教学生写文言文,甚至也不只是告诉学生哪些是“好文章”,—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是培养语感,积攒语言的材料。汉语在这些年,先是被暴力的粗砂磨了又磨,又给改成快餐盒,随用随弃,—不敢说汉语在退化,但我们这两三代人,语感确实是在退化,当此之时,读一点六朝文字,虽然它过于妍治,虽然它过于繁富,也许另有一种纠正之功呢。何况,赋体文章的铺叙,并不都是废话,穷极声貌,需要在对象前多停留一会儿,而不是扫上一眼,立刻就声称“我知道了”。曹子建《临观赋》“进无路以效公,退无隐以营私;俯无鳞以游遁,仰无翼以翻飞”,这样的句子,或能帮我们有志于充分的表达,而在充分的表达后面,是头脑从容地处理材料。/小·说*C-M-S^ .最.薪¨璋.結?埂?辛?筷+无论是描述,还是思考一件事情,匆遽不一定是聪明,哪怕是在网络时代。

不读文薮

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鲁迅提到的这三个人,正是读书人遭逢末世,挣扎出路,同一类型人中,三种结局的代表。这三人的共同点,就是肠中有热气,自己已狼狈不堪,犹以天下,斤斤为念,而不肯笑一笑说,随他去吧。其实晚唐文学,可观的地方尚多,鲁迅下此断语,正是壮志未酬身已老的时候,看身边的景象,未免有些急火,所以举此三人,大概是看中了他们对世务的不能释怀吧。

这三个人中,最执著的,是罗隐。罗隐一共参加了十次贡举,为了成名,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掉(他原先叫罗横),十次之后,“我未成名卿未嫁”,还不泄气,天下大乱,犹流连不归,直到老了,才想到“年年模样一般般,何似东归把钩竿”,又听了算命先生和卖饭老媪的劝,掉头回乡,果然峰回路转,遭际了割据东南的钱镠,罗隐的才学,比祢衡要高,钱镠的胸怀,比黄祖要宽,君臣相处得尚好,对罗隐来说,吴越的局面,虽然不算大,但把眼睛挤小些看去,也是一棚天下,他一直漂泊无依,穷惯了的人,老来终于生活安定,这晚来的福气,也颇可宽慰诗人的诗心吧。

许多文人的一种包袱,在陆龟蒙那里,从一开始就没有,—他家里有钱。他也应过举,也入过幕,见势不妙,抽身就走,换上别人,如果家徒四壁,未必能像他那样进退自如。和皮日休一样,陆龟蒙也是以天下为己任,幻想力挽狂澜的人,但他的牢骚,只有半肚皮,还空着一半,放些使自己舒服的事,我们看他写《耒耜经》,编《小名录》,知他从容不迫,非只是因为有点家产,还得说,他的性格,不像他人那么执拗,多少有一点贵人气,不肯把脸送上前让人家打。他最有意思的作品,是《散人歌》和《散人传》,所谓散淡,按他的理解,就是若即若离,不为守名之筌。《散人歌》里说,在一个黑白颠倒的时代,个人是无力的,只好把注意力分散开,“语散空谷应,笑散春云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