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不必读书目第2章完结
鲁迅小时候把绘图本的《山海经》,视为心爱的宝书,那些“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多么能够刺激儿童的想像!《山海经》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书,到现在,恐怕也只适合学者和儿童看。¢1\9·9\t/x?t,.·c·o,m^学者之外的成年人如你我者,看不出什么兴味。
不仅看不出兴味,弄得不好,还要看出古怪来。好多人正在拿《山海经》来证明美洲是我们最先到的,以及北极,南极,也许还有月亮。我读过的一篇论文,力证埃及的金字塔是大禹建的,因为《山海经》有一句“禹杀相柳,……及以为众帝之台”,又有一句“相柳之所抵,厥为溪泽”,埃及有金字塔在现在的吉萨(拉丁名Giza,来自阿拉伯语),吉萨和溪泽谐音,所以溪泽就是吉萨,相柳就是法老,金字塔就是大禹修的。另一篇论文,证明犹太人是从中国搬去的,因为《山海经》又说了,“互人之国……炎帝之孙……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鱼妇者,以扫也(理由仍然是谐音),所以犹太人是炎黄子孙,又希伯来者,“西亳”“来”也,明明就说从西亳来的嘛。~小¢税·宅~ ¨蕪!错~内!容/
这样地读,不读也罢。
不读游记
十·一快到了,中国人民玩起来了,乡下的到城里,城里的到乡下,当然只是暂时的换防。野猪野羊,早就躲起来了,苍蝇蚊子,该飞出来了,卖雨伞的,卖门票的,租车的,开店的,打九月就憋着笑,游客也是满面笑容,特别是在照相的时候。
每年我们都抱怨,挤死了,累死了,第二年,我们还是要出游。扪心自问,是什么动机,把成千上万的人,从家里赶出,赶到各种陌生的地方?爬一座费鞋的山,和一块大石头合影,高明何在?离开舒服的床,去躺在草地上,乐趣又何在?自然!自然!我们如是说。我知道许多人相信没有人工痕迹的地表是天然的良药,我知道许多人定期地拜访“自然”,如同另一些人定期地去去教堂,回来就一身轻松,恢复了对自己的敬重,—“自然”好像是心灵垃圾的倾倒场,又像是顶顶溺爱我们的祖辈,不管我们做了什么,总是拿个糖块,把我们哄得高高兴兴。*看?书¨屋.暁*说′蛧~ ~更\芯.最,全¢
徐霞客开始出游时,不可能料到自己会在这条路上走多远。他只是“不愿以一隅自限”,想见见广大的世界。这世界比他原先以为的还要大些,提供的趣味,也非他始料所及了。好奇心与对日常生活的不耐烦,是最平常的出游动机,但一个人一游几十年,想必是喜欢上了旅途中的生活,那是充满变化的,又仿佛总有新的目标。
大名鼎鼎的《徐霞客游记》,常常被当作地理学著作来推荐,徐霞客本人,也给奉为地理学家。徐霞客确乎对山水怀有一种知识的兴趣,这也是他高明于另外一些文人游客的地方,但如果说如实记述所见所闻,就会是地理学,这固然是敬重徐霞客的一种方式,在我看来,对地理学,特别是那个“学”字,就有失敬重了。咱们普通读者,大可忘掉“地理”云云,放心地拿它当游记读去,我敢保证,《徐霞客游记》里不会有任何内容,来干扰这单纯的兴趣。
刘勰谈到晋代山水诗的兴起,说过一句话,叫“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初听起来有点费解,老庄难道不是更号召“回到自然”吗?原来,刘勰说的是对自然的态度,在庄子那里,自然是人的哲学本体,这固然高妙,但登山临水,也就成了严肃的事情,而谢灵运等一批诗人,把山水当成寄情之地,虽然深思少了,高兴却多了。古代文人写山水的诗赋很多,大抵的思路,是描述山水的悦心和悦目,这个多好看呀,那个多奇怪呀,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中学课本中见到许多,都写得很漂亮。
刚上路的徐霞客,也和大家一样,搜奇访胜,消闲遣兴而已。他最先去的,是那些所谓的名山大川,天台雁荡、黄山庐山之类,写下的记行文字,虽然以日编次,和其他文人的游记,并没什么特别的不同,仍如刘勰说的“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而已。一望可知,他是在写文章,要给别人看的。后来,慢慢地他就有了一些变化,行程变得任意,并不一定要去有名的地方,写的日记,也越来越随意,尽管没有完全放下文人的身段。
《徐霞客游记》中最好看的,是最后一批日记,特别是《滇游日记》。其中最好看的,又是曾被钱谦益批评为“多载米盐琐屑,如甲乙账簿”的,写旅途中日常遭遇的文字。有些读者看完《徐霞客游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