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惊变(2/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第42章 惊变
速,而机身依旧没有出现任何损伤。
除此之外,其在作为蒙皮时,甚至可以根据温度和压强自适应地微调晶体结构,以达到最优的性能,甚至在受到不致命的损伤时还能自动愈合。
这么牛逼的材料,其产量自然也非常“牛逼”。现在全联邦一年只能产出不到一千万吨的量子晶体材料,其中绝大部分都被海军拿去了,剩下的都是各个公司争抢的重头戏,这可是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的东西。
!只不过,李听寒既然敢这么说,那她总是能搞到的。
“要是采用碳硼钛量子晶体重新设计机身框架的话,那很多问题恐怕都不是问题了,但是这样的话,我想最后廖中尉的机体和娜塔莉亚少尉的机体恐怕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哼,我想他们俩巴不得没什么差异。”李听寒冷笑一声。
“那具体的设计方案的话,我们暂时决定用库存的6号和8号方案,结合trr-117ext和咎瓦尤斯的先进经验,重新设计制造框架,并且将机载的电子设备升级至杜兰达尔同规格,您看可以吗?”恩佐很快就拿出了一套方案。
李听寒接过来一看,皱了下眉。
所谓的六号方案和八号方案是xta-119的几个备选方案之一,六号方案的特性是强调了瞬盘能力,重新设计了全机的气动特性,实现了比一般闪电隼强约15%的瞬盘能力。而八号方案则是强调多功能性,重新设计了弹仓结构,使其可以最多搭载二十枚导弹。
这些组合在一起倒是可以满足大框架下的要求,但是李听寒还是感觉不满意。
“感觉框架上不错,但是细节上还是有点不太满意,你把模型发我,我再改改吧。”李听寒叹了口气,“你们先论证一下基于trr-177ext以及量子晶体材料时,实现全机分布式矢量动力系统的可行性,我希望下班前就能看到结果。”
“我知道了。”恩佐应了一声,走出了李听寒的办公室,点了几个人去开会。
所谓的全机分布式矢量动力系统,实际上就是李听寒基于廖勇对机动喷嘴的建议,灵感爆发之后的产物。这一系统的特点为不局限于某一个或者几个机动喷嘴,而是将全机作为一整个矢量系统进行设计,理想情况下,机身上除了驾驶舱之外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产生对机动造成影响的力。
这个想法是李听寒提出来的,但是在早期论证里并没有想到同时结合量子晶体材料和trr-199ext,毕竟这俩玩意一个一年到头落到战斗机生产厂家手里的量可能都不够造二十架战斗机的,另一个则还是试验产品,不具备量产的可能性。
只不过现在嘛……
至于李听寒对什么东西不满,那自然是将两个方案融合之后产生的不伦不类感。八号方案为了塞下大弹仓,设计完成后的机身胖的有点搞笑,而六号方案叠在八号上,就好像硬给一个胖子装上了长臂猿一样的长手。
好在,李听寒是真的在一线干过,融合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是她最擅长的事情。而且,在她老师的带领下,整个第一研究所的研究和工作氛围是典型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猜想,也有为了实现想象而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的踏实肯干。
现在,确立了方向之后,整个第一研究所立刻就被调度了起来。
飞控开发部门开始基于廖勇和娜塔莉亚的飞行数据,为他们定制最合适的飞控以及机体操作系统。人机功效部门在拿到两人身体数据后,立刻开始重新设计驾驶舱。电子设备部门则是开始基于廖勇和娜塔莉亚的要求,对机载的电子设备进行整合和调整。而发动机部门则是拿出了trr-177ext的模型,开始思考如何适配xta-11的机身框架。
这种效率在全联邦都是不多见的,而和第一研究所类似的研究所,寰宇科工总共有十个。
高效,保质,保量。这是寰宇科工产品在军方和民间的评价,就算是最刁钻的ace定制机,寰宇科工也极少消耗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才交货。
时间过得飞快,李听寒在修型结束后,立刻就投入到了实验型全机分布式矢量系统的研究以及在两人战斗机上实现这一系统的论证中。
在这期间,廖勇也成功在联邦首都刷出了一点知名度。
就算换回了超级闪电隼,但是在ai系统的辅助下,廖勇在后续的四次苏格拉底星制空战中,平均每次出击击坠敌机2.2架(平均数据,所以会有小数,请不要在意),这一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