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39章 火神妙手化症瘕,坎离既济复真常

第139章 火神妙手化症瘕,坎离既济复真常(2/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第139章 火神妙手化症瘕,坎离既济复真常

,在您这儿就是阴寒瘀浊结聚,只要阳气足了,自然能化开?"

"正是这个道理。"岐伯年点头,取过处方笺,提笔蘸墨,"《金匮要略》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症积之病,本质也是阴寒凝聚,非温通阳气不能化。+b\q′z~w?w·._n\e·t?但温阳不是蛮补,得讲究'上中下'三法:上要扶阳助心脾,中要扶阳抑阴调肝脾,下要养精固阳秘。这方子,就是按这个路子来的。"

只见处方上写着:

制附子(先煎三刻)三钱,干姜二钱,炙甘草一钱,野山参(另煎兑服)一钱,砂仁(后下)一钱,白蔻仁(后下)一钱,女贞子三钱,枸杞子三钱,仙灵脾三钱,菟丝子三钱,补骨脂三钱,再加茯苓三钱,白术二钱。共七剂,水三碗,煎取一碗,日三服。

"附子要先煎一个时辰,去其燥烈之性,留其温补之力;人参另煎,免得浪费精华;砂仁、蔻仁后下,取其芳香之气。"岐伯年细细叮嘱,"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保持心境平和。记住,这病是日积月累得的,去病也需时日,不可心急。"

王建国接过处方,只觉得那薄薄一张纸重若千钧,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一团小火,暖到了心底。

第二章:三诊变法藏玄机,火候增减见真章

七剂药服完,王建国再来复诊时,气色已好了不少,脸上有了血色,说话也洪亮了些。

"岐大夫,怪事了!"他一进门就说,"头两服药下去,没啥特别感觉,就是夜里睡得沉了。第三天上,小便里的血块好像少了点,颜色也没那么暗了。最明显的是腰不那么酸了,坠胀感轻了些。"

岐伯年诊过脉,沉细之象稍减,尺部仍虚:"阳气初复,正在攻邪。药证相符,当守方加减。"他在原方基础上,将附子增至四钱,干姜加至二钱半,去茯苓,加鹿角霜三钱。"鹿角霜温而不燥,既能助阳,又能收敛止血,好比战场上既冲锋又稳固后方。"

又过七日,王建国再来时,尿血已明显减少,只有晨起第一泡尿略带淡红。小腹坠胀基本消失,胃口大开,能吃一大碗面了。

"岐大夫,您这药真是神了!"他满脸敬佩,"就是喝的时候有点辣,喝完心里暖暖的。"

岐伯年捋须而笑,脉已见和缓,尺部渐充:"阳气渐旺,瘀浊渐化。但不可过温,需防阳亢。"这次处方,附子仍用四钱,干姜减回二钱,加熟地五钱,山茱萸三钱。"熟地、山茱萸,是《金匮》肾气丸的底子,阴中求阳,让阳气更稳固,就像烧火时不能光加柴,也要适时添些水,让火持续而不暴烈。"

第三次复诊时,王建国已能步行来诊所,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他欣喜地告诉岐伯年:"昨天晨起,尿色基本清了!就是偶尔用力时,还能看到一丝淡红。身上也有力气了,能去公园遛弯了。"

岐伯年仔细诊察,脉象沉取有力,舌淡胖渐消,根部瘀点已淡。"病去七八,当固其本。"此次处方调整最大:附子减至三钱,加芡实三钱,莲子三钱,去掉鹿角霜。"芡实、莲子,是固肾涩精的妙品,好比打仗胜利后,要加固城池,防止余邪复燃。此时温阳不可过,固摄要跟上,让肾中精气封藏牢固。"

他特意叮嘱:"接下来服药,要慢慢减量,不可骤停。就像烧开水,水开了要转小火维持,不然热气散了,水又会凉。"

第三章:症瘕消散凭气化,水火既济见真机

如此前后服药五十余剂,每七剂一调整,或增或减,或温或固,全依脉象舌象与症候变化。王建国的尿血彻底停止,身体日渐康复,甚至能帮着家里干些轻活了。

这天,他特意从平阳带来一筐当地的酥梨,非要送给岐伯年。"岐大夫,您救了我一命啊!"他眼眶泛红,"我回当地找原来的大夫看,他们......他们都说奇怪,说那'东西'咋就消了大半呢?我没说啥,就说遇到了好中医,从根上治好了。"

岐伯年摆摆手,接过酥梨,笑道:"不是我医术高,是您体内的阳气被唤醒了。《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坎中真火不衰,膀胱气化正常,那些阴寒瘀浊自然无所依附。你看那自然界,太阳一出,冰霜自化,道理是一样的。"

他指着窗外刚抽出新叶的老槐树:"你瞧那树,冬天叶落枝枯,看着像死了,可只要根脉未绝,春天一到,阳气生发,自然抽枝发芽。人体也是如此,肾就是那树根,命门之火就是春天的阳气。治膀胱的病,却从肾入手,就是这个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