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都市骨痿谜案(2/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第70章 都市骨痿谜案
龟甲、萎蕤、牛膝...他有些疑惑:"岐大夫,这肉桂是热性的,我之前吃滋阴药都觉得燥,会不会..."
"问得好!"岐大夫放下笔,"《内经》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你这病是虚火,非实热。就像锅底没了柴火,锅里的水看似沸腾,实则是虚晃。肉桂能引火归元,就像给将熄的炉火添把柴,火归本位,水自安宁。"
他又指着鹿茸和龟甲:"这两味药,一阳一阴,一温一潜,正是《金匮》'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理。鹿茸温补肾阳,龟甲滋养肾阴,如同日月同辉,方能水火既济。《本草经疏》说鹿茸'禀纯阳之性,含生发之气',龟甲'得阴气最厚',两者同用,才是填精补髓的王道。"
,!
说到这里,岐大夫忽然放低声音:"你可知为何之前用熟地无效?《本草从新》讲熟地'大补真阴,滋培肾水',但需'佐以砂仁、沉香,皆纳气归肾'。你脾胃虚弱,熟地若无舟楫引导,只会壅滞中焦。所以我用茯苓、白术健脾祛湿,就像在泥泞的路上铺石板,让补药能顺利通行。"
年轻人听得入神,忽然想起什么:"那萎蕤和牛膝呢?"
"萎蕤,也就是玉竹,《本经》说它'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既能养阴润燥,又不滋腻,就像春天的细雨,润而不涝。"岐大夫笑着解释,"牛膝则是引经药,《本草汇言》称其'走而能补,性善下行',就像向导,带着诸药直入下焦,补骨填髓。"
四、百帖汤药起沉疴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盛夏的阳光透过岐仁堂的格子窗,在青砖地上织出金色的图案。那个曾经扶着拐杖的年轻人,如今竟能大步流星地走进诊室,脸上泛着健康的红晕。
"岐大夫,您看!"他兴奋地撩起裤腿,膝盖周围的肌肉已渐渐饱满,皮肤下的血管也不再那么突兀,"现在不仅能爬三楼,每天还能在公园快走半小时!"
岐大夫笑着搭脉,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尺部已不再洪大,沉滞之象也消了大半。《难经》说'损其肾者,益其精',如今肾精渐充,骨髓得养,自然筋骨强健。"
年轻人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岐大夫,我把您上次讲的医理都记下来了,您看这样理解对不对?肾就像大树的根,脾胃是吸收养分的土壤,补药是肥料,引经药是输送肥料的管道,对吧?"
岐大夫哈哈大笑:"没错!《温热论》虽讲温病,但治痿同理——'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你之前误用滋阴药,就是没考虑到脾胃的承受力。治病如治水,堵不如疏,补不如通,只有让气血像江河一样畅通,才能真正治本。"
说着,他又开了几帖药,特意减少了鹿茸的用量,增加了山药、枸杞:"如今邪去正安,该以平补为主。《本草纲目》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正好巩固疗效。记住,以后少熬夜,久坐一小时就要起来活动,就像《内经》说的'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再好的根基也经不住折腾啊!"
年轻人连连点头,忽然指着墙上的《黄帝内经》抄本:"岐大夫,您说现在年轻人得这种病的越来越多,是不是因为生活方式变了?"
岐大夫望着窗外的高楼大厦,目光深邃:"《内经》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可现代人大多反其道而行之。不过没关系,只要能辨清病机,以经典为法,以本草为器,总能在钢筋水泥间,为身心找到一方栖息的净土。"
五、医案背后的医者心
夜深了,岐仁堂的灯还亮着。岐大夫坐在书桌前,在《岐大夫治痿录》中写道:
"治陆君之痿,初看似属阴虚,然脉证合参,乃知肾虚精耗、脾胃失运之候。前医泥于'治痿独取阳明'之论,却未明'阳明虚则宗筋纵'之因亦有阳虚。《金匮》'八味肾气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正为此等下元虚衰之证而设。本案用鹿茸、龟甲血肉有情之品,取'以脏补脏'之意,正如《本经逢原》所言:'鹿茸壮督脉之阳,龟甲补任脉之阴',二味同用,阴阳互济,方得精髓渐充。"
"又思今人久坐少动,久视伤血,久卧伤气,虽无劳力外伤,却因七情五志耗伤肾精,此乃'静而不动,精髓内枯'之由。治当遵《脾胃论》'升降浮沉'之理,先以参术苓草健运中焦,开通道路,再以桂附鹿茸温振命门,犹如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沟渠自然通畅。"
写到这里,岐大夫放下笔,望着窗外的星空。远处的高架桥上车流如织,而诊室里的药香却依然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