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温床悖论(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末世种田录第40章 温床悖论
不同深度、不同蓄水量的环形沟槽。沟槽深度从5厘米开始,逐步增加到25厘米;蓄水量则通过控制每次倒水的量来模拟。每次实验后,他都会仔细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测量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甚至用手感受沟槽内水的温度。他几乎夜不能寐,反复试验,记录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经过长达数日的反复试验和精确的数据记录,林羽终于找到了那个艰难的“平衡点”。当沟槽的深度精确控制在10厘米时,既能保证一定的蓄水量来缓解干旱,又能避免水温过高烫伤根系。在这个深度下,土壤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缓冲层,减缓热量向水中的传导。同时,蓄水量也需要严格控制。他发现,每平方米蓄水量控制在500毫升左右时(大约是半瓶水的量),效果最佳。这个水量既能满足幼苗对水分的需求,又不会在短时间内被火源的热量加热到足以烫伤根系的温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突破让林羽欣喜若狂。他立刻将这一套新的方法——沟槽深度10厘米,蓄水量控制在500毫升/平方米——应用于整个试验田。他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每一个环形沟槽的深度和蓄水量,确保其符合最佳标准。当他再次观察幼苗时,那些曾经萎蔫、焦枯的叶片开始重新舒展,颜色也逐渐恢复了翠绿。根系也重新变得饱满而有活力。这证明他找到了在“温暖”与“湿润”之间,那个精确的平衡点。
这次“温床悖论”的解决,让林羽对微观环境的控制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深入理解了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找到了一个精妙的平衡点。他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包括沟槽的精确深度、蓄水量的控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观察作物状态来判断水温是否适宜的细节,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这面墙,已经不再仅仅是失败的记录,更是他智慧成长的里程碑。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在末世中,每一次成功都只是通往下一个挑战的垫脚石。虽然火源保温和局部干旱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这种方法依然依赖于有限的尸体脂肪和松脂。他必须思考更长远的解决方案,如何在不依赖易耗燃料的情况下,为试验田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这需要更深层次的能源探索。
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山洞本身的地热。山洞深处是否有可能存在地热,能够提供天然的恒温环境?或者,能否利用山洞的特殊结构,形成空气对流,实现自然的热量调节?这些都是他未来需要探索的方向。他甚至开始尝试在山洞外寻找一些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天然材料,比如某种多孔的火山岩,希望能将其运用到试验田的保温体系中。
此外,林羽也更加关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虽然他已经能够将“岩汗”稀释后用于灌溉,但那毕竟是有限的。环形沟槽蓄水需要稳定的水源补充。他开始思考如何更高效地收集雨水,以及如何净化更多的地下水。他注意到山洞深处偶尔会有水滴滴落,这可能预示着地下水脉的存在。他需要更精确地探测水源,并开发更先进的过滤系统。
林羽深知,末世的生存挑战是无止境的。每一个解决的问题,都可能引出更深层次的矛盾。他不能停下探索的脚步,更不能被眼前的微小成就所迷惑。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进化。而那面记录着他所有失败与成功的“败者之碑”,将永远是他最忠实的伙伴,是他在这条孤独求生之路上的指引明灯。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只要他心中有希望,手中握着智慧,他就能在这片废墟之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存传奇。
喜欢末世种田录。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