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12章 保定市《蠡县》

第12章 保定市《蠡县》(2/6)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第12章 保定市《蠡县》

带。秦统一六国后,这里划归上谷郡,正式纳入大一统王朝的行政管理体系。

西汉景帝三年,蠡县开始有了独立的县制,当时名为陆城县,开启了作为县级行政区域的历史篇章。东汉时期,陆城县并入蠡吾县,此后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县名和行政区划多有变迁。唐高祖武德五年,在此设置蠡州,这一名称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天?禧?晓?说*枉\ ·追·罪/辛?漳?节′此后,蠡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明太祖洪武八年,蠡州正式改为蠡县,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蠡县曾先后沿用陆成、蠡吾、博陵等七个名称,每一次的名称变化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朝代的兴衰更替、民族的融合交流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

1994年12月,蠡县划入保定市管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启了与保定市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不断融入区域发展的大格局,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必游景点

1. 大百尺遗址:位于大百尺村东北100米处,是一处令人瞩目的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呈不规则圆形高台,高约2.5米,周围耕地散落着大量碎陶片和砖瓦。在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石器、骨器、蚌器、角器以及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的陶片等珍贵文物。这里不仅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还发掘出龙山文化的磨光黑陶,以及战国、秦汉时期的陶井及铜箭头。这些文物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为研究古代文明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如今,大百尺遗址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考古学家、历史爱好者前来探寻古代文明的奥秘。

2. 齐盖墓:坐落于南庄镇屯里村东南500米处,是西汉时期的古墓。封土高约3米,呈方形,边长40米,庄严肃穆。距墓东南200米处原有祭祀齐盖的祠宇,虽现已不存,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祭祀盛况。齐盖,字副世,汉平帝时因安边立功,被拜为北平大将军,先后被封为险渎侯、关内侯兼河北道事。据清《蠡县志》卷九艺文篇记载,有齐盖庙碑文,为唐韩凝撰文。齐盖墓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丧葬制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2001年2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3. 影三郎:位于郑村村北约1000米处,是东汉时期的古墓群。占地面积7077平方米,共有墓4座,其中3座呈等边三角形排列,1座位于中间被包围,从远处观看,只能看见3座,故而得名“影三郎”。清《蠡县志》古迹篇记载:“近看四陵相依,远观惟见其三”,形象地描绘了影三郎的独特布局。影三郎四周距主墓群约80米处分别有四座小墓群,虽部分已难寻痕迹,但东侧仍留有长方形高台。这座古墓群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人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4. 大宋台:在大宋村东南100米处,是东汉时期的单体墓。墓封土高11米,呈圆形,占地面积3782平方米,气势恢宏。元至元年间,在台顶修建了清凉寺,明万历、正德年间均有修缮。相传此墓为汉代公主“丹珠”之墓,为这座古老的墓葬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大宋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是研究东汉时期墓葬文化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历史的厚重。

5. 李恕谷墓:位于留史镇西曹佐村北500米处,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李恕谷的安息之地。墓封土高1.6米,呈圆形,东西长3.5米,南北宽3.5米,墓南侧建有砖砌碑楼一座,顶为歇山式瓦顶,内竖白石碑一通,碑阳刻“皇清大儒李恕谷先生之墓”“咸丰十年岁次庚申仲夏”。墓两侧放置“李恕谷先生故里”“恕谷先生后裔”两通白色石碑,整座墓地被树木环抱,显得清幽宁静。李恕谷与其师颜元合创“颜李学派”,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恕谷墓对于研究“颜李学派”以及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2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民俗风情

1. 民间花会:蠡县的民间花会历史悠久,始于明末清初,以形式多样、人数众多而闻名。主要有狮子舞、高跷、龙灯、旱船、幢幡、太平车、跑驴、竹马会、秧歌、二鬼摔跤、猪八戒背媳妇、武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