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李周先生的青山书屋(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让贤第6章 李周先生的青山书屋
“海尽在奔逃?”李闲这下真的有些摸不着头脑了。*l¨u,o,l-a¢x¢s-w,.?c*o?m*
一片海,承接三江五河的归宿之地,连生命都算不上的一个区域,它逃个什么劲?再者而言,海尽尽处怕又是一岸,从一岸跑到另一岸?怎么也说不通啊。
李闲想了一堆,脑子却仍是一片混沌,只好作罢:“母亲也只是猜测。这种荒唐事,准确的可能性十不存一,还是不于此多费神了。”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昨晚的异象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未来一些日子,还是要多小心一二。有相关的消息,也可以稍稍了解一下,一方面补充父母留下的笔记,另一方面也好应付些突发状况。至于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晚些时候拜访一下李先生,听听他的意见好了。
外面天色已然蒙蒙亮,隐约可以听到远方的几处鸡鸣声。李闲摇摇珠子,将笔记收起,站起身来。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偏屋角落堆放着几捆柴火,是去年秋天李闲告假几天上山收集的,现在正派上用场。
先从柴堆中选了一个腕口粗细的木料夹在怀里,再挑选了若干枝杈攥在手中,李闲缓缓地走向灶台。灶台是用石头砌起来的,看上去粗糙,却工工整整,有模有样——想来是个没这门手艺的人精心制作出来的。¢咸¢鱼¢墈¢书-蛧¨ ¨埂¨鑫^嶵,全`
李闲蹲下身,将怀中的木料轻轻抖落在地,插入灶台下。手中的枝杈,则是一半塞入灶台,一半放在手边。做好这些后,他才快速淘洗了米,添水后将锅放上炉灶。
揪下手旁枝杈上的枯叶,李闲搓搓手指将其点燃,送入灶台下。不多时,李家上空就飘起了炊烟。
锅在灶上咕嘟嘟地烧着,一个晒得黝黑的少年坐在灶前的矮脚凳上,一手托腮,一手勤勤恳恳地拨弄着柴火。
寻常烟火,最是动人。
……
陈家的庭院里,两三个仆役正打扫着前院——虽说昨晚出了那档子事,可日子还得过不是么。况且今日几位老爷都来了府上,这时候偷懒就有些太愚笨了。
李闲在陈家门口探头探脑半天,也没见到平常乐呵呵招待拜访陈家客人的冯管事。再看看清扫庭院的仆役各个专注手中的活计,连个交头接耳的也没有,也是猜到陈家有贵客来访。
与门可罗雀的李家不同,一墙之隔的陈家来往的客人众多,李闲也不是第一次碰上这样的场景了。\午·4·墈·书^ ?醉.辛′蟑+踕/更^歆¨快_
他轻车熟路地将手中的桃花酿与杏仁糕一并交给陈府门口的守卫,恭敬地说道:“马大哥,这些东西还是请你闲时转交给冯管事。我就不叨扰府上了。”
识趣的人不会对别人家的家事问东问西的,恰好李闲就是一个识趣的人。交付东西后,与马哥略微寒暄一两句,他便准备动身前往私塾那边还书。
“昨晚那么大的动静,恐怕学子的父母不会允许自家孩子去读书。学生们都请假了,也不知道李先生今日是否还会前往私塾。”李闲边走边想,“不过东西已经送出,眼下并无他事,去看看也无妨。若是在的话,早些把书还了也安心些。”
打定主意后,李闲便不再迟疑,向着私塾方向奔跑起来。背上装书的包袱随着他的步伐一起一伏,黝黑的少年平添了几分读书郎的样子。若不是父母远行,他也正是读书的好年纪。
李先生姓李名周,也是个外乡人。不过他在陈江镇呆的时间太久了,久到没人知道有多少代陈江镇的孩子都在他的私塾中上过课,孩子、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爷爷都得称他一声李先生,所以李先生就成了陈江镇的李先生。陈江镇的李先生留着一小络微染白霜的胡须,看上去也就四五十岁的样子,但如果爷爷的爷爷也得称他一声李先生的话,那他的真实年岁镇里还真没有人能说清楚。
“李先生也是个神仙哩。”这是住在陈江镇有些时日的人家的共识。
私塾是李先生来时亲手搭建的,在镇子北面,背倚青山,面朝正南。私塾屋子之外,三面篱笆圈出了一亩的土地,淌淌而流的青山溪就成了天然的第四面篱笆。篱笆只是为了防止山上的野物啃食菜园,所以南面的大门日常敞开。大门旁边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晴耕雨读”四个大字,是用草书写就的,还用颜料染了红色。岁月洗礼下,颜色几乎褪尽,但字的狂放不羁不减当年。
进入大门,右手边就是洗砚池,引了青山溪的溪水。洗砚池旁是棵巨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