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露锋芒(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浴血太行之抗日特种兵第8章 初露锋芒
太行山的冬日很冷,而且冷的很早。首发免费看书搜:断青丝小说 dqsbook.com10月份的时候,别处还当做秋天在过,这里己经是初冬的气息。树上孤零零地挂着几片倔强的黄叶,地上的草木早己没了一丝的绿意。
屋里的火坑己经点起,浓浓的烟雾弥漫在村子的每个角落。
自打张金莲回了娘家,村里人就有事没事的往她娘家跑。
妇女们找她拉家常,只是每人都带着一个簸箩,里面放着要做的针线活。
有的纳鞋底,有的缝衣服,一边拉呱一边干活。
那个时代没有缝纫机,所有针线活都靠手工缝制。
她们要在过年前做好一家人身上的穿戴,那可是一针一线的手工活。
男人们找刘泰安打听些外面的事情,更有的是想借光让县城的名医给瞧瞧病。
年轻人找刘永新、张小牛玩,他们都有砍柴的任务。
平时的做饭靠烧柴,冬季的取暖靠烧柴,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靠山吃山罢。
他们相跟着上山,背着自制的鸟枪,领着几条土狗,到山上打打山鸡、山兔,或是围猎土獾。
最后带着猎物,挑着柴禾回家。
刘永新不敢用他的步枪,就在山上砍回来一些六道木。
在火上烤软,用石头压弯,绷上牛筋就是一张简易的长弓。
他又将手指粗的六道木用刀削尖,绑上张小牛捡回来的鸡毛,做成箭矢。
两人去院子后边的田野里试射,20米距离箭头能穿透树皮,深深地钉在木头里。
张小牛盯着刘永新问道:“三哥,没见你学过,你怎么啥都会啊?”
刘永新敷衍道:“让你多看看书你就不,这些都是哥哥从书上学到的。”
每天早上,刘永新一如既往地领着张小牛训练,村里的不少年轻人也都跟着他们练习,毕竟在乱世中,有武艺傍身还是能增加点底气。
很快就进了腊月。刘泰安叫来刘永新和张小牛,递给刘永新一个钱袋子,里面装着1块大洋、10来个铜钱和采办年货的单子。
让他们走山路回趟县城,照看一下自家的院子,特别留意一下整理出来还能用的砖石材料。,担心长期没人住,被别人捡了去;回来时,把单子上的年货买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两个人背着背篓出发了。
刘永新背篓里放着包好的步枪,怀里揣着三个弹夹。
张小牛腰里插着王八盒子,背篓里放着姑姑给烙的玉米面饼和水袋。
走公路要绕一大圈,走回去差不多要一天;走山路就近多了,翻过村子西边的豹脑山,再翻过东梁山,趟过河就到了平辽公路,再翻过北山就到了河北村,20多公里山路,差不多半天就能到。
沿着山间的羊肠小道,两人有说有笑地向县城走去。
半前晌时候,他们己经爬上了东梁山顶,远远望见山下蜿蜒曲折的平辽公路。
公路贴着西边的山坡,随着山势折转,和东梁山隔着500多米宽的松溪河和河滩。
这时候,公路上有好些汽车和长长的队伍在移动。
当最前面的汽车快到一处左转弯处时,突然路上升起几股浓烟,伴随着隆隆的爆炸声,3辆汽车被炸翻到路边。
紧接着对面山坡上枪声大作,公路上的队伍立刻散开一大片。
张小牛一把拉住刘永新:“三哥,这是怎么了?”
刘永新瞬间反应过来:“应该是鬼子来了,八路军在伏击鬼子。”
“我们怎么办?”
“打鬼子!”
刘永新从背篓里取出步枪,装上一个弹夹;张小牛也从腰里拔出手枪顶上火。
两人将背篓藏进路边草丛,迅速向山下跑去。
快到山脚下的时候,枪炮声越来越激烈。
他们己经能够清楚地看到路上鬼子的汽车和趴在路边向山上射击的鬼子兵。
最前面的3台车己经翻到路边,估计是压上了地雷。
刘永新带着张小牛躲在树林里,隔着500多米宽的河道观察着战场局势,寻找下手目标。
这时,20多个鬼子从公路下到河里,想借着河岸的掩护绕过山上的伏击,到山后面搞袭击。
刘永新让张小牛藏在林中别动,自己迅速向河边移动。
鬼子的注意力都在右面山上,没人注意到河对岸的刘永新。
刘永新躲在一棵大树后,调好标尺,瞄准带队的鬼子军曹扣下了扳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