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 什么是硅基生命?若真存在,它们又会呈现怎样的形态?2(2/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手机投屏到古代,播放科普视频第 98 章 什么是硅基生命?若真存在,它们又会呈现怎样的形态?2
之下,一位对生命科学满怀热忱的年轻人,目光炯炯,语气中带着思索。“就拿天麻来说,它生长在密不透光的山林底层,和真菌建立了共生关系,即便终年不见阳光,依然能孕育生命。以此类推,其他星球上的硅基生命,是不是同样能在光照稀缺的环境里繁衍生息呢 ?”
话音刚落,旁边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双手抱胸,接过话茬:“这蝙蝠也真的像天幕说的一样。在光线昏暗的洞穴里,蝙蝠根本不靠眼睛探路,而是发射超声波,通过声波反射来辨别方向、捕捉猎物。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星球长期没有阳光,生物的视觉功能或许就会逐渐退化,毕竟没了光照,眼睛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思维的火花在这场围绕生命与环境的讨论中不断碰撞,每个人都沉浸在对未知生命形态的无限遐想之中。
【而由于光线缺失,色素也就失去了意义。
像地球上的人类会因为光照差异演化出不同肤色,而在黑暗环境中,颜色不再具有生存优势。
硅基生命很可能呈现出无色透明或灰白无彩的外观,有点类似地球地下洞穴中生活的某些生物,例如盲鱼、洞穴蝎等,它们都失去了眼睛,身体颜色也极其淡薄。
不过,如果该星球并非完全黑暗,而是光照极其微弱——比如距离恒星较远、恒星能量较低,或因大气层厚重而导致阳光难以穿透——那么情形就会有所不同。
在这种低光照环境下,硅基生命可能会进化出巨大的眼睛,以最大程度捕捉微弱光线。就像地球上的猫头鹰、深海鱼类那样,它们的眼睛异常发达,能在昏暗中看到猎物。
甚至更进一步,它们可能会拥有自发光能力,比如身体某些部位可以发出微光,就像萤火虫、荧光水母一样。这种“生物发光”既可用于交流,也能在捕猎中充当诱饵,是对暗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方式。
至于生活在这类星球上的“植物”,为了最大限度地吸收可怜的光照,可能会进化成纯黑色。为什么是黑色?我们来看地球的例子:
地球上的植物普遍为绿色,是因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而反射绿光。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植物可以“挑肥拣瘦”,只吸收效率最高的光谱。但在光照极其稀缺的星球上,“挑剔”就意味着死亡。
于是,那些能吸收全部可见光谱的“黑色植物”将拥有更大的光能获取优势。它们的表面颜色为黑,是因为黑色代表对光的最大吸收率,这让它们能够尽可能利用哪怕最微弱的光线进行光合作用。】
天幕之上,一段关于植物色彩成因的信息缓缓浮现:“我们常见的植物大多呈绿色,是因为植物对绿光的吸收较少,而将其他颜色的光大量吸收。”各朝代的老祖宗们仰望着天幕,脸上神情各异,有惊讶,有沉思。
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农夫捋了捋胡须,感慨道:“原来是这个道理!怪不得田地里的庄稼,从春到秋都是绿油油一片。”旁边一位孩童眨着灵动的双眼,兴奋地说:“就像我们夏日看到的萤火虫,屁股一闪一闪,发着黄绿色的光,漂亮极了!”提及萤火虫,众人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一到夏天,村头的老槐树下,萤火虫多得像繁星坠落,伸手就能抓到几只 。”一位村妇微笑着回忆。
这时,天幕画面一转,展示出深海中发光水母的奇妙影像。一些久居内陆的百姓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一位老者皱着眉头,疑惑地问:“这浑身透亮,还会发光的物件是什么?活了大半辈子,咋从未听闻,更别说亲眼见着了。”一位行商模样的人凝视着天幕,猜测道:“或许是生长在遥远深海里的稀罕物,难怪咱们内陆人不知晓。”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这来自神秘深海的发光水母充满了好奇与惊叹 。
【不管是红光、蓝光,还是绿光,只要是光线,通通照单全收就好。讲完光照,我们再来看看大气。
如果目标星球和地球一样不缺氧气,那么硅基生命也应该和地球生命类似,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的本质,就是吸入氧气与体内的有机物进行反应,从而释放能量。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生命在呼吸时吸入氧气、排出的是二氧化碳,而硅基生命很可能吸入氧气,排出的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一种固体,就是我们常见的沙子。沙子可不像二氧化碳那样容易排出体外。你能想象一个生物,一边走一边“咳”沙子吗?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硅基生命在呼吸作用上可能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
不过,我非常赞同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一句话:生命总能找到出路。也许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