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章 干旱(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钢铁黎明:从玉门开始的工业远征第 34章 干旱
。他们手持工具,一镐一铲地挖掘,每一下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双手磨出了血泡,磨破了皮,鲜血染红了镐把,他们却只是简单包扎一下,便又继续投入到挖掘工作中,咬牙坚持,毫不放弃。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陆子安还组织编写了节水手册。手册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节水方法和技巧,语言通俗易懂,简单实用。他让新军协助分发到每家每户,确保每一位百姓都能了解节水知识。同时,在各地举办节水讲座,他亲自上台讲解,结合生活实例,教导百姓如何循环用水,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此外,他还从各地调配物资,在受灾严重的地区设立粥棚。粥棚里热气腾腾,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粥被送到受灾百姓手中,为他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也稳定了民心。百姓们喝着粥,心中满是感激,对未来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陆子安深知,抗旱之路任重而道远,不能仅靠一时的救急之策。他决定从长远出发,建立一套完善的抗旱应急机制。
他召集了甘肃各地的水利专家、农业学者以及当地乡绅,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对策。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经过数日的激烈讨论和反复论证,一套综合性的抗旱方案终于敲定。方案涵盖了水利设施的长期规划与建设、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完善等多个关键方面。
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陆子安提出修建一系列小型水库和蓄水池,以增强地区蓄水能力。他亲自带队,不辞辛劳,深入甘肃山区,翻山越岭,寻找合适的地形。山间道路崎岖,荆棘丛生,可他没有丝毫退缩。经过艰难的勘探和测量,最终确定了几个理想的地点。随后,他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开始紧张有序的施工。工人们挥汗如雨,用铁锹、锤子等简陋的工具,一寸寸地开凿山体,一袋袋地搬运石料。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座座小型水库逐渐成型。这些水库不仅能在雨季储存大量雨水,还能在干旱时为周边农田提供灌溉水源,有效缓解旱情。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也是抗旱方案的关键一环。陆子安意识到,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在干旱面前显得尤为脆弱。他鼓励农民改种耐旱、节水的作物,如高粱、谷子等。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他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技术。同时,还提供种子补贴和种植指导,帮助农民顺利过渡到新的种植模式。在新军的协助下,一批批耐旱作物种子被分发到农民手中。农民们按照专家的指导,精心耕种,看着这些新作物在干旱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他们对未来的收成充满了信心。
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完善,为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陆子安不惜耗费大量财力,引进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建立多个气象观测站。这些观测站分布在甘肃各地,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实时监测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数据。一旦出现干旱迹象,预警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为抗旱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他还组织气象专家进行天气分析和预测,为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陆子安的不懈努力下,甘肃的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数年的持续抗旱,甘肃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曾经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庄稼茁壮成长,微风拂过,田野里再次泛起绿色的波浪。农民们的脸上再次绽放出丰收的喜悦,欢声笑语重新回荡在这片土地上。陆子安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场抗旱之战虽然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守护这片土地和百姓的幸福。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