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钢铁黎明:从玉门开始的工业远征 > 第1章 醒陇西·1906

第1章 醒陇西·1906(1/4)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钢铁黎明:从玉门开始的工业远征第1章 醒陇西·1906

---

第一章

光绪三十二年腊月初七,天津机器局的汽笛声撕破铅灰色的天穹。本文搜:零点看书 0diankanshu.com 免费阅读

陆子安裹着貂绒大氅,站在北洋陆军讲武堂藏书楼的顶层,指尖轻轻拂过德文版《克虏伯炮械手册》的烫金书脊。玻璃窗外,一队新军正用骡马拖拽着57毫米格鲁森过山炮,铜制轮毂在冻土上犁出深深的痕迹。

这己经是陆子安穿越到这个陌生世界的第九天了。尽管时间己经过去这么久,但喉头那股残留的冰水寒意却仿佛如影随形,始终未曾彻底消散。

回想起那天发生的事情,仍然让他心有余悸。当时,原主竟被人在背后推入了池塘之中!而就在落水前的一刹那,原主紧紧攥着手中那张马克沁机枪图纸碎片。

如今,这张珍贵无比的图纸碎片就静静地躺在一个由黄花梨精心打造的书匣里,并被牢牢锁在最底层。似乎只有这样严密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这份图纸不落入他人之手,也能稍稍慰藉陆子安心头对原主遭遇的那份悲愤与同情。

“陆教习,您要的《甘肃通志》。”杂役捧着落灰的木匣进来,哈出的白气在镜片上凝成霜花。陆子安摸出一块墨西哥鹰洋扔过去,当啷作响的银元惊飞了檐下啄食的麻雀。

翻开卷轴,泾水流域的矿脉图在泛黄的宣纸上蜿蜒展开。忽然,冰粒噼啪打在窗棂上,远处城墙传来报贩的吆喝:“看报看报!朝廷宣布预备立宪!”

陆子安的手指猛地顿在秦州方位。前世参与西电东送工程时,他曾在这里发现过特大型矽卡岩型铜矿。而此刻的光绪三十二年,当地县志还记载着“牛首山多产绿矾,可作染坊之用”。

“少爷!”家仆陆忠撞开木门,羊皮袄上沾满雪粒,“三老爷从保定派人来了!”

---

保定兵械所,腊月十二。

黄铜门把手上凝结着冰霜,陆子安推开会客室大门时,壁炉里的桦木柴正爆出火星。端坐太师椅上的中年人抬起眼皮,腰间佩刀鞘尾的鎏金云纹微微发亮。

“成县主簿的缺,抵得过令尊当年在天津机器局的亏空。”冯三爷用火钳拨弄炭盆,青烟缭绕中露出半张刀削似的侧脸,“听闻你近日苦读矿务书籍?”

陆子安接过委任状的手很稳。羊皮纸右下角盖着陕甘总督的关防大印,墨色浸透纸背——这是一张附带矿务稽查权的特派状,权限竟涵盖陇西三县。

“谢三叔栽培。”他故意让袖中藏着的游标卡尺滑落半寸。当啷一声,精钢尺身的德文刻度在青砖地面泛着冷光。

冯三爷瞳孔骤缩,捡起卡尺的动作快得不像年过五旬之人:“汉阳厂上月才从德国进口此物……”指尖摩挲着精密齿纹,忽然话锋一转:“兰州制造局现存三万斤废铁,可够你折腾?”

陆子安通过原主记忆得知,冯三爷原名冯世襄,字靖臣,首隶劝业道督办,中央练兵处军令司副使,冯国璋署理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兼任陆军贵胄学堂总办。原主之母出身冯氏偏支庶女,按宗法制度属“外亲从姑”,虽为旁系姻亲,却令陆家与冯家形成隐性的依附关系。光绪二十九年,陆父任天津机器局提调时,曾为冯世襄私造过200支曼利夏步枪,1905年死于天津机器局爆炸案。陆子安的天津武备学堂入学资格,系冯世襄用的关系,武备学堂被毁后随父亲在机器局干了三年,后被冯带到身边两年,天津讲武堂建立时被安排进当教习。如今,冯氏要布局西北,要求原主去西北。

---

离京前夜,正值寒冬腊月十八。

夜幕笼罩着古老而宁静的京城,寒风凛冽地呼啸着,仿佛要穿透每一寸肌肤。在陆宅那宽敞的后院里,一棵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槐树静静地矗立着。厚厚的积雪沉甸甸地堆积在它的枝桠上,使得原本挺拔的枝干也不堪重负,微微弯曲了下来。

此时,陆子安静静地蹲在暖阁的木地板上,身旁摆放着一盏散发着昏黄光芒的煤油灯。灯光摇曳不定,将他修长的身影投射在那张摊开的《西北铁路规划图》上。这张图纸承载着原主心中的梦想和希望,也是他多年来努力奋斗的目标所在。

然而,此时此刻,陆子安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遥远的过去。那些来自现代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与眼前这张绘制于1906年的实测地图相互交织、重叠。在他的脑海中,那条本应在1952年正式通车的兰新线清晰可见,但现实却是如此残酷——此刻,这条线路仅仅只有潼关之外那几段孤零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