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诸葛亮初出茅庐建奇功(1/5)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华夏风云人物传第69章 诸葛亮初出茅庐建奇功
建安十二年,凛冽寒冬刚过,温润暖春便轻柔地拂过荆州大地。原本银装素裹的广袤原野,仿若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画师挥动妙笔,一夜之间换上了翠绿新衣。新野小城在盎然春意中,宁静祥和,城中百姓往来忙碌,各自操持着生计。然而,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眼前安宁景象,心中却被忧虑填满,恰似一块巨石沉甸甸压在心头,令他难以喘息。
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后,势力急剧膨胀,如日中天。北方大地几乎尽入其囊中,完成初步统一。刘备深知,曹操野心勃勃,下一个目标必是荆州。自己虽承蒙荆州牧刘表收留,暂栖新野小城,但此地弹丸,难以长久安身。若想在乱世成就大业,广纳贤才、谋定而后动已成当务之急。
三顾茅庐的佳话在荆州大地广为流传。刘备前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均未得见。可他求贤若渴的决心从未动摇。第三次,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冒着漫天风雪,长途跋涉前往隆中。一路风雪交加,道路泥泞难行,但刘备心中信念愈发坚定。终于,在那间简陋却满溢书香的草庐中,刘备与诸葛亮相见。
彼时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风华正茂,却已胸怀天下,对局势洞若观火。在草庐中,他为刘备详细剖析天下大势,提出着名的“隆中对”战略构想。他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先指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乃用武之地,而其主刘表难以坚守,此乃天赐良机,刘备可先取荆州为根基;又分析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曾因之成就帝业,若进取益州,与荆州互为犄角,便能形成稳固根据地;最后提出联吴抗曹之策,待时机成熟,便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刘备听后,犹如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的行者,骤然寻得照亮前路的明灯,心中豁然开朗,对诸葛亮的才能钦佩不已。他当即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共图大业。诸葛亮见刘备诚意满满,心怀苍生,且对自己才华极为赏识,遂决定出山,辅佐刘备踏上充满挑战与未知的征程。
诸葛亮出山的消息,如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刘备军中激起层层波澜。关羽、张飞等跟随刘备多年的将领,对这位年轻军师心存疑虑。关羽平日里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但提及诸葛亮时,总会微微眯起双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似对这位骤然掌权的年轻军师颇为不屑;张飞则心直口快、性格鲁莽,多次在众人面前毫不掩饰地叫嚷:“大哥,咱们风里来雨里去,出生入死才攒下这点家底,如今却要听一个毛头小子指挥,此成何体统!”面对两位兄弟的质疑,刘备总是耐心劝解:“我得孔明,如鱼得水,日后你们便知他的厉害。”
然而,考验迅速降临。曹操得知刘备得到诸葛亮辅佐,深知其不可小觑,遂派遣夏侯惇、于禁率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直逼新野。消息传来,刘备军中人心惶惶,众人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万分。新野城狭小,兵力微薄,粮草匮乏,如何抵挡曹军的虎狼之师?刘备急忙召集众人商议对策,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关羽、张飞满脸愁容,眉头紧锁,绞尽脑汁却无计可施。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诸葛亮站起身来,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向刘备拱手说道:“主公勿忧,亮已有破敌之策。”刘备闻言,眼中闪过希望之光,大喜过望,急切问道:“军师有何妙计?”诸葛亮条理清晰地阐述:“曹军远道而来,长途跋涉,必定疲惫不堪,且因屡战屡胜,难免心生轻敌之意。我们可充分利用博望坡的险要地形,设下伏兵。主公可亲自率领一军为前部,与曹军交战,切记佯装败退,不可恋战,务必将他们引入博望坡。关将军可率领一千兵马,埋伏在豫山,待曹军粮草辎重过去后,放火烧山,断其粮草,使其军心大乱;张将军则引一千兵马,埋伏在安林背后的山谷中,待曹军被火攻慌乱之时,杀出截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另外,赵云将军可担任前部先锋,凭借其勇猛与灵活,只许败,不许胜,巧妙地将曹军引入预设包围圈。”众人听后,心中虽半信半疑,但见刘备对诸葛亮深信不疑,也只好领命而去。
张飞心中仍不服气,满脸不情愿,嘟囔道:“我们都去拼杀,你却坐在城中,逍遥自在,这成何道理?”诸葛亮神色一凛,正色道:“我虽在城中,却要调兵遣将,统筹全局。此次破敌,关乎主公大业,容不得半点马虎。若有违抗军令者,军法处置!”刘备也严肃地看向张飞:“三弟,不可胡言,一切听军师安排。”张飞这才不情愿地退下,心中暗自嘀咕。
一切准备就绪,刘备率领赵云出城迎敌。夏侯惇见刘备亲自出战,心中冷笑:“刘备,你今日插翅也难飞!”双方刚一交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