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惠文王时期张仪连横破纵(2/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华夏风云人物传第19章 惠文王时期张仪连横破纵
好,秦国不仅愿意派出精锐之师,助您保卫疆土,抵御外敌,还将开放通商口岸,让魏国的商贾在秦国的土地上自由往来,互通有无。如此一来,魏国既能保国安民,又能借助贸易繁荣经济,实乃一举两得的明智之举,魏王以为如何?”
魏王听着张仪的这番话,心中不禁一颤。这些年来,魏国在合纵与连横之间反复权衡,早已疲惫不堪,秦国的兵威更是让他如芒在背。如今张仪所言,句句击中他的痛点,他的脸上露出了犹豫之色。朝堂之下,亲秦派大臣们见机而动,纷纷出列,言辞恳切地陈述连横的好处,力主与秦国结盟;而反秦派大臣们则涨红了脸,据理力争,强调合纵是魏国生存的根基,绝不可动摇。一时间,魏国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争吵声此起彼伏,人心惶惶,摇摆不定。
与此同时,合纵联盟内部的矛盾也在悄然加剧。楚国,作为六国之中实力较强的一方,一直对魏国在联盟中的摇摆态度颇为不满,两国之间嫌隙渐生。张仪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暗中指使心腹之人,在楚魏边境以及两国的都城之中,散播各种流言蜚语,添油加醋地渲染魏国即将背盟投秦的消息。楚国朝堂听闻此事,对魏国的猜忌愈发深重,两国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
而魏国这边,在张仪的连番游说以及秦国军事威慑的双重压力下,最终还是没能扛住。魏王经过反复思量,权衡利弊,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合纵盟约,暗中与秦国互通款曲。张仪的首次出击,大获全胜,他的名声也在各国之间悄然传开。
首战告捷,张仪并未因此而满足,他的目光紧接着投向了楚国——这个秦国东进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楚国,疆域辽阔,物产丰饶,楚人向来以剽悍善战着称,是秦国统一道路上的一座雄关险隘。张仪深知,要想彻底打破合纵联盟,必须先从楚国入手,扰乱楚国的军心民心。
于是,张仪带着精心策划的阴谋,踏上了前往楚国的征程。一入楚境,他便利用重金贿赂了楚国权臣靳尚,通过靳尚的引荐,顺利地见到了楚怀王。
殿堂之上,张仪整了整衣冠,恭敬地向怀王行礼,随后脸上露出一抹看似真诚的微笑,缓缓开口说道:
“大王,秦楚两国,本就是天下的强国,何必被这合纵的虚名所束缚,与秦国交恶呢?如今秦国诚心诚意,愿将商于之地六百里献上,以此表达与楚国交好的赤诚之心,只求两国罢兵息战,永结秦楚之好,日后携手共进,平分天下,岂不快哉?”
楚怀王一听这话,眼睛瞬间瞪得溜圆,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商于之地,那可是楚国梦寐以求的肥沃土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若能将其收入囊中,楚国的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想到这里,怀王心中的喜悦再也抑制不住,他当即拍板决定,应允了张仪的提议,全然不顾屈原等大臣的冒死劝谏,执意与秦国交好,还迫不及待地派人跟随张仪回秦接收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后,却佯装坠车受伤,闭门不出,整整三个月,对楚使避而不见。而在这三个月里,秦国朝堂上下却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切。前方的关隘悄悄增兵,加强戒备,以防楚军突然来袭;后方的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地运往边境,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好充分准备;谋士们日夜聚在一起,商讨后续的外交辞令,以便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局。
楚使在秦都心急如焚,四处求见张仪,却屡屡碰壁,吃了闭门羹。而楚国这边,早已按捺不住喜悦之情,昭告天下与秦国结盟,合纵联盟因此大乱。
待张仪“病愈”露面,面对楚使索要土地,他竟耍赖称只答应了六里封地,而非六百里。楚使气得浑身发抖,怒不可遏,拂袖而归,向怀王禀报详情。怀王这才如梦初醒,方知自己上当受骗,顿时恼羞成怒,不顾两国实力悬殊,贸然决定兴兵伐秦。
秦军早有防备,以精锐铁骑为先锋,如狂风般冲破楚军防线,步卒随后掩杀,楚军阵型大乱,丢盔弃甲,四处逃窜。秦军趁势斩首数万,缴获辎重无数,楚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合纵联盟也因楚国的溃败而摇摇欲坠。
在成功瓦解魏、楚之后,张仪马不停捷,将连横谋略的触角伸向赵国、齐国、燕国等诸国。
赵国,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以来,军事力量大增,骑兵纵横驰骋,威震四方。但多年的征战也让赵国的国力损耗不小,百姓急需休养生息。张仪亲赴邯郸,向赵王陈说利害:
“赵王,秦国与赵国相邻,本应和睦共处,共图霸业。如今六国合纵,徒耗赵国兵力财力,却未得实利。反观秦国,诚心与赵修好,愿以秦之良马,其品种源自西陲高寒之地,耐力超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