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华夏传奇:神话与交织的漫长岁月 > 禹量大地铸九鼎,禹穴·禹庙·禹会村

禹量大地铸九鼎,禹穴·禹庙·禹会村(2/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华夏传奇:神话与交织的漫长岁月禹量大地铸九鼎,禹穴·禹庙·禹会村

sou 叟湖泽)。自三仞(古时八尺为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有九,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 这是大禹治水工程基本完成时做的一件大事。古时有 “天圆地方” 之说,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生息的这块土地竟是方方正正的。

禹治服了洪水,做了天子后,就想到再给人民做些好事。他半生奔波,几乎走遍了九州的山山水水,熟知各地都有哪些山精水怪、魑魅魍魉一类害人的妖物。为了使人们出门时能够有所防备,禹便用九州州长们贡献上来的九堆钢铁,在荆山脚下铸造了九个宝鼎。那九堆钢铁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是一种神秘的力量的象征。钢铁的表面光滑而坚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芒,仿佛是一面巨大的镜子。

禹亲自来到荆山脚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和智慧。他的身影在荆山脚下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伟大。他指挥着工匠们,用他们的巧手和智慧,将钢铁熔化成炽热的铁水。铁水在模具中流淌,仿佛是一种生命的涌动。铁水的颜色火红而炽热,仿佛是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强大的力量。经过漫长的时间和艰苦的努力,九个宝鼎终于铸成。

据说一个宝鼎要九万人才能拉得动。可见是怎样的庞然大物了。每个宝鼎上都刻绘了天下各地毒虫恶兽和鬼魅精怪的图像,那些图像栩栩如生,仿佛要从宝鼎上跃然而出。图像的线条细腻而精致,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而成。图像的颜色鲜艳而夺目,仿佛是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强大的力量。让人们一看就晓得哪一方有什么害人之物,预先知道防备;将来出门远行,也心中有数,趁早带上降服妖怪的武器和法宝,便不再受害了。

禹把这九个宝鼎摆放在宫门之外,叫人们参观识别,成为旅行指南图。所以禹铸鼎的本意是教导人民辨认奸邪,并不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德。九个宝鼎传下去,从夏代传到殷代,又从殷代传到周代,渐渐成为传世的国宝,被帝王珍藏在庙堂里,其辨识奸邪的作用也消失了,终于成了权位的象征。

对这九个宝鼎,历代的野心家们一直很感兴趣。春秋时楚庄王率兵攻打陆浑戎(小国名),走到周天子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定王派使臣王孙满去接待他。席间,庄王向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贪婪和野心,仿佛要将这九个宝鼎据为己有。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试探着周王朝的虚实。颇有取周王朝而代之之意。

善于外交辞令的王孙满说了一句含有讽刺味的话,“在德不在鼎。” 意思是说,国君统治天下在于是否有德,不在于是否有鼎,使楚庄王碰了一鼻子灰。后世便把这个典故称为 “庄王问鼎” 或 “问鼎中原”,成为野心家要夺取帝位的代名词了。

《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九州州长)之金,铸九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九块),铸鼎象物(刻绘了怪物的形象),百物而为之备,使民之神奸(辨别鬼神怪异之物)。” 禹铸九鼎,目的在方便百姓,造福于民,因此人们对他感恩戴德,上下和谐无间,共同享受着上天赐给的幸福。九鼎成为德的象征。

禹晚年到南方巡视,那是一次充满沧桑与感慨的旅程。他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过一片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当他走到会稽,这座如今浙江绍兴的古老之地时,命运的车轮悄然停歇。在这里,禹生病了,那病痛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他。他的脸色渐渐苍白,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无奈,但他的心中依然牵挂着他所热爱的人民和那尚未完全安定的天下。最终,他在会稽闭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臣子们悲痛欲绝,他们怀着崇敬与哀思,将他埋葬在那里。

据说会稽山上有一个很大的孔穴,民间称为 “禹穴”。那孔穴仿佛是大自然为这位伟大的英雄特意开辟的安息之地。孔穴周围绿树环绕,枝叶繁茂,仿佛是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禹的坟墓。孔穴深邃而神秘,仿佛通向另一个世界。禹的坟墓就在那里面,静静地诉说着他的传奇一生。汉代大历史家和文学家司马迁,青年时代就对禹王的遗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那充满好奇与探索的眼神,仿佛能穿透岁月的迷雾。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己 20 岁时曾到江淮漫游,上会稽,探禹穴。那是一段充满冒险与发现的旅程,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禹的敬仰与向往。

传说禹的坟墓周围,常有鸟雀来为他耘草。春天,当温暖的春风吹拂大地,万物复苏之时,那些鸟雀如同大自然的使者,轻盈地飞来。它们的羽毛五彩斑斓,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