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所由冤枉(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家父杜甫第15章:所由冤枉
奉先县县衙果然不同凡响,高墙大院,灰墙青瓦,庄严肃穆,望之如城。加之天空压下来的一大片乌云,冷风一扫,呼呼喇喇,槐叶舞灰尘扬,便渲染出许多阴森气象来,不似在人间。
杜宗文站住脚,回望羌村的方向,不由地便想起自己改的那首诗: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雨色青枫暮,云深黑水遥!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悲怆来。
“愣什的,没几脚就到了!”李才嚷道。
这厮一路过来倒客气,绳索也没有使,几个人只是夹着走。杜宗文笑了下,继续缓步向前,他发现无论是哪个时代,学会装逼都是很重要,甚至有时候装逼的指数就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是个装逼高手,装了一次大富翁赚了个老婆,装了一次赤帝子赚了天下。
妖人就妖人吧!
衙门两扇,漆黑厚重,门前一对石狮,不如现代银行门前所置的精细,却显得更加生猛。门里面是一块宽大的挡门的照壁,上面雕得是面目狰狞的怪兽。门内门外皆站着持刀执杖的衙役。里面有惨声迭起,似乎是在行杖。
杜宗文的教授说过,唐朝在历史学界的眼中,虽有开放包容之名,其实相比于宋代,有着更多的军事化特点,这在他们的建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防御性是摆在第一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以从哲学上理解,但是落到现实中,就必然会要修堤防水!开放包容,其实是承继五胡十六国以来胡风,在某种意义上讲,元朝比唐朝更加开放包容。
教授就是教授,有真知灼见,教授您还好吗?
“跪下!”到了阶下,李才低呵道。
依着古代礼法,民进官衙,不论是直是屈,都是要跪的,这既是儒家的礼,也是法家的法!张小三是不需喊就在地上跪得结结实实了,嘴脸挨地,瑟瑟发抖,似乎他不如此旁边那行杖的衙役下一秒就会掉转身砸得他粉碎。
杜宗文瞅了一眼那吃打得皮开肉绽的屁股,还是选择了不跪,昂首高嚷道:“快报禀大尹知道,羌村妖人杜宗文至矣!”李才和阶上的衙役都吃了一惊,堂堂衙堂岂是百姓高咋声之地,齐瞪目过来。
旁边那个数杖的杂吏也转过了头,这人年纪约在四十上下,肥头大脑,肚腹圆实,穿着簇新的土黄色窄袖圆领衫,头戴交脚幞头,脚踩乌皮蛮靴,说他像个杂吏倒不如说他像个财主,像个村长。不过这也不奇的,唐朝县衙无品阶的杂吏不少就是由里坊土豪所充。
“放肆!打进来!”帘内高喝了一声。
阶上的衙役得了这一身,跳下阶,抡杖就要打,张小三着慌,竟呜嚎出声来。杜宗文却一步抢上了阶,衙役不想他敢逃,拍得空了,再要起杖,人已掀帘进去了。再要追,黄衫杂吏却挥了手。
杜宗文读过崔器的传,可是在传中明明写他是奉天令,看来史官是记差了,这厮的家世可不是马伯庸笔下那个军汉所能比,甚至也不是前县令裴涣所能比!
天下势门,崔卢郑王!
崔器正是博陵崔氏,李渊受隋禅称帝,为了坐稳天下,联姻大族,崔器的曾祖父便勉为其难娶了李渊的小女馆陶公主。崔家大概是跟李世民不对付,或者是因为势力过大,所以几代下来官做得并不大。崔器的父亲崔肃然更是只做了个小小的从八品的平阴县丞。
崔器为人爱讲死理,又固执,三十四五岁才中了明经。唐人言:“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作为皇家的外甥,落得如此境地,可想这厮人缘有多坏,要知道作为势门子弟,进士每年也有几个内定名额可以活动的。
不过据史书所写此公还是个清官,大概家里有钱,还没有沦落到要通过做官赚钱的地步。也因为不贪又讲原则,在万年县尉上干了一个月就进中央做了正八品上阶的监察御史。他的上司便是开元名相宋璟的第四子宋浑,宋浑从御史中丞转任东畿采访使,用他作判官。两年前一代权相李林甫病死,杨国忠上位,与李林甫相善的宋浑很快就被查出贪腐问题,宋浑远贬,崔器也跟着远贬。
不过崔器到底是博陵崔氏,皇帝的外甥家,第二年就转了回来,做了京兆府正七品的司录参军。
也就是这年,秋雨成灾,米价腾贵,杨国忠不知使用了什么逻辑,说这是京兆尹李岘治理不善的缘故。贬了李岘,换上了他的亲戚魏方进。魏方进与崔器性相近,大概习也不远,对上了象,所以不过一年,崔器就已经是正五品上阶的赤县县令了。
此刻这家伙就大马金刀的坐在衙堂的大榻上,身着浅绯盘领宽袖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