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75章 拯救大明的谋略

第75章 拯救大明的谋略(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第75章 拯救大明的谋略

为了减轻凌駉的心理负担,朱慈烺特地没有让程虎、赵大勇等顺字派将领返回中军。

近卫营中军帐内,朱慈烺端坐于上位,方以智、刘孔和、王桢等人分列左右两侧,个个根正苗红。

所有人都用希冀的目光看向凌駉,希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凌駉忽然决定觐见太子,就是认为双方继续猜疑下去,局势有失控的危险。

这日轻骑出城,便做好了坦诚相见的准备,很快将前因后果和盘托出。

原来,随着山海关之战尘埃落定,凌駉便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将迎来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于是,他毅然起兵举事,俘虏了伪临清防御使王皇极、伪临清州牧刘师曾等大量伪官,同时派出使者分别前往燕京、南京,打探最新消息。

和大多数人一样,凌駉也觉得李自成实力尚存,借虏平寇是一个不错的方略。

为了迷惑清廷祸水西引,为了争取招兵买马的时间,他假装臣服多尔衮,做出非常恭顺的样子。

同时,使计将郭升从济南府引来,希望先设伏破掉一路,吓走盘踞济宁的董学礼。

如果一切顺利,山东全境将控制在留守明军手中。他日弘光挥师北上,便可沿运河直抵德州,将清军限制在山东以北。

哪知太子忽然重现,让这个计划出现重大变数。

一方面,近卫营在饶阳、沧州打得太顺,吸引了清军太多目光;

另一方面,大明出现帝位之争,恐怕会重新陷入内乱。

随着危列宿带着命令南下,董学礼带兵北上,太子率部南下,临清一下子成为风暴漩涡。

城内外种种诡异布置,皆因前明,现伪清招抚大总管洪承畴暗中谋划之故。

朱慈烺听到洪承畴的大名,心情一下子便紧张起来。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洪经略呀,所有降清的大汉奸里,唯有吴三桂可与之比肩。

如果说董学礼的危险性有30,孟乔芳、张存仁等人的危险性有70,那么洪经略的危险性将高达150。

孟乔芳、张存仁、罗绣锦等人加起来,可能还没有一个洪承畴厉害。

朱慈烺忍不住问道:“洪经略的计划是什么,让你斩首本宫吗?”

凌駉重重地点了点头,答道:“危列宿带来洪承畴的命令,微臣在临清城内做内应,等殿下入城,便打开城门放董军进城。同时,郭升趁乱攻打南城,拖住王国栋……”

朱慈烺听到这里,不禁感到一阵后怕。

凌駉、董学礼加起来手握一万五六千兵马,其中有两三千是精兵,实力比近卫营强太多了。

且凌部控制着东城的城门及各处要害,其他将领既腾不出手,也不敢前来救驾。

只要按计划实施,近卫营极难防范,可以说九死一生,十死无生。

洪承畴为何笃定凌駉会听话?会配合董学礼?

朱慈烺深入想下去,发现这个计划有太多绝妙的地方。

比如说,无论凌駉真臣服清廷,还是虚与委蛇,洪承畴都不太在乎。

假设凌駉忠于南京,也多半会照此方略办事,为福王提前铲除竞争者。事后,把谋害太子的罪名推给董学礼就行,半点骚气都不沾。

比如说,就算计划失败也无妨,死的不是明贼就是顺贼,清军一方没有任何损失。

这样缜密的筹划,这样歹毒的安排,果然是洪承畴的手笔。

朱慈烺暗暗赞叹一声“高明”,又问道:“这就是洪承畴的全部计划吗?危列宿此番南下,就为了游说你和董学礼来的?他人在哪里?就在城内?还是董军营内?”

凌駉摇头道:“城内监视微臣的人,只是一个锦衣校尉。危列宿似乎也不在董营,或许已经南下了。”

“南下?”朱慈烺感觉有点不妙。

按理来说,临清阴谋的成败,应该是整个计划的关键,危列宿不留在这里盯着,去南边做什么?

难道,继续去游说刘泽清、高杰吗?

嗯,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游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不是说存在利益诉求,就一定能游说成功的,还要考虑很多因素。

要知道,崇祯煤山上吊,清洗了生前的污点,获得了天子死社稷的美名。

所以,谋害东宫太子,崇祯先帝的嫡长子,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名。不要说普通将领,就连福王本人,都不一定背得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